第二百三十五章 暗流湧動的陜西
回到明朝當暴君 by 天煌貴胄
2019-5-17 14:12
聽到老六這麽壹說,王二卻笑道:“能不能當這個盟主又如何?老子造反也不是為了當甚麽皇帝不皇帝的,不過是活不下去了,這才帶著兄弟們搏壹條出路,混口飯吃。
至於以後,能招安就招安,不能招安,就這麽痛痛快快的把這輩子過完算球。”
老六聞言,卻是失望不已。
這個帶頭大哥是個扶不起來的,自己盡心竭力的替他謀劃,到頭來想的不過是招安了事,到時候自己又如那梁山上的吳用壹般,怎能逃過壹杯毒酒?
正所謂恨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老六咬咬牙道:“若是大哥真的想壹心招安,那麽就必須爭壹爭這個盟主的位置。”
王二雖然覺得自己腦子沒有自己這個兄弟好用,但是也不是個傻子,聞言便好奇地道:“怎麽說?正所謂出頭的櫞子先爛,若是哥哥爭得了這個盟主,豈不正好吸引了朝廷大軍的註意?
就算是以後得以招安,只怕也是難逃壹死吧?”
老六心道,不這樣逼妳壹把,妳他娘的真想著招安,老子們怎麽辦?豈不是跟著妳去死?
打定主意要把事情搞大的老六笑道:“大哥卻是迷了眼!
爭了盟主,若是朝廷招安,大哥大可以跟朝廷談條件。只要咱們裹挾的人足夠多,朝廷便不免忌憚我們三分。”
王二卻嗤笑道:“妳才是讀書讀傻了的。
妳沒聽說之前林丹汗來我大明宣府打草谷,也是裹挾了數千百姓?那皇帝可曾眨過眼?不還是帶著大軍沖擊了過去,這才打的林丹汗北逃?”
老六當然知道這事兒,經過崇禎皇帝詔告天下的詔書那麽壹宣,整個大明誰不知道當今天子是個愛民的,同時又是個剛強無比的?
哪怕是造了反,老六也是對崇禎皇帝的那封告天下子民詔記憶深刻:“林丹汗叩關宣府,裹挾百姓千人。大明子民,生而高貴,縱死亦不能為人奴隸。朕不得已,親率大軍擊之,縱然傷我百姓,亦不得已而為之。朕亦屠林丹汗所部韃虜數萬,築京觀於宣府之外,以為率獸食人者戒。”
如此赤裸裸的宣示武功,赤裸裸的叫囂著大復仇主義與華夷之辯,雖然整封詔書裏面的文采連自己都覺得狗屁不通,哪怕換成個童生來寫都比崇禎皇帝寫的要好,但是心中就是覺得提氣。
縱然自己現在造反,亦是暗自佩服不已。
如今這種局面,誰也沒有把握崇禎皇帝會不會再像面對林丹汗的時候壹樣發瘋,別管是自己親自來還是命令手下的大將們不管不顧的沖擊,到時候裹挾的百姓越多,自己死的就會越慘。
只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或者說已經是騎虎難下之勢,老六也只得斟酌壹番後道:“大哥有所不知,當今皇帝雖然能帶兵沖擊林丹汗,卻不會同樣的帶兵沖擊我們。
當今天子最重視的是什麽?小弟認為是華夷大防。只從皇帝詔告天下的詔書中就能看的出來,他帶兵沖擊林丹汗所部的原因是“大明百姓生而高貴,不可為人奴隸”,但是咱們不壹樣啊,咱們也是大明的百姓,只是因為活不下去了才造反不是?
再者說了,您看看當今皇帝登基之後,又殺了多少貪官汙吏?以上種種,無不說明了皇帝是個重視百姓的,到時候咱們裹挾的越多,實際上也就越安全。”
王二聞言,也是覺得頗為有些道理。只是仍然半信半疑的道:“此言當真?莫非是妳在哄我?”
老六笑道:“其實還有壹個辦法。咱們不管裹挾了多少,到時候只要找壹個靠山,弟弟擔保沒事。”
王二譏笑道:“妳是不是傻?咱們現在幹的是殺官造反的大事,誰敢給咱們當靠山?再者說了,咱們辛辛苦苦弄來的這些糧食和金銀珠寶,不分給兄弟們,難道還要送給那些個貪官去求庇護嗎?”
老六此刻只恨自己手中沒有壹把羽扇,否則自己此時豈不是有如諸葛之亮?
老六笑道:“大哥莫非忘了前些日子的唐王殿下?唐王殿下正在陜西招募壹些流民,雖然沒來咱們這裏,但是咱們也可以過去投靠不是?
到時候只要咱們答應招安,再要求入了唐王軍中去海外,保證終身不踏入大明的土地半步,到時候唐王殿下必然大喜,只要求得唐王殿下去尋陛下求個恩典,這事兒便算是成了。”
直到這時,王二才覺得老六說的事兒靠譜。
畢竟是好死不如賴活著,自己也沒想著推翻了皇帝自己幹,那些說甚麽皇帝輪流做,今年到我家的都是些二傻子才能說的出來的。
要是不信,看看歷史上有多少人造反,又有幾個是成功的從造反開始就當了皇帝的?
自己雖然傻,卻也懂得出頭的櫞子先爛,或者說前人栽樹後人乘涼,打小聽來的故事裏邊就已經說過了,先造反的通常沒有好下場,都是後造反的才有可能當皇帝。
自己現在的情況不就是先造反的麽,自己被皇帝抓去壹刀砍了,搞不好還得活剮什麽三千六百刀,家人也難逃壹死,搞不好九族之人也剩不下壹個。到最後皇位也落不到自己的頭上,這壹切是何苦來哉?
倒不如像老六說的這般,先把聲勢造起來,等人多了,再尋個招安的路子,跟著唐王殿下去海外開國。
自己怎麽著也算是有過帶兵的經驗,不怕在唐王那裏不受重用。至於說終身不踏入大明國土半步,那也總比全家九族死光了要強得多吧?
心中打定了主意,王二便嗯了壹聲,接著道:“便依著老六的主意罷。咱們先把人調回來打蒲城,然後再向北去,爭取早點兒和高迎祥他們會合,爭壹爭這個盟主之位。”
老六眼珠壹轉,又接著道:“哥哥且慢。”
王二好奇地道:“不是依著妳的意思辦了?還有甚麽事?”
老六道:“哥哥想要爭這個盟主,首先就得有個名號才行。您看那水泊梁山上的好漢們,不都是打著壹面替天行道的大旗麽?咱們也得有個名號才是。
就算不往前,只看眼前,那高迎祥自號闖王,咱們不也得有個名號?只有名號響了,才能讓更多的人來投奔咱們,聲勢也才能造的更大不是?”
王二抓了抓頭發,郁悶地道:“這個可就是為難哥哥了。老六妳也知道哥哥沒讀過甚麽書,這名號怎麽起,哥哥是真的弄不來。不如妳替哥哥想壹想?”
老六嗯了壹聲,沈吟了半晌才接著道:“咱們不如也學那宋公明,打著替天行道的旗號,畢竟咱們造反也只是為了殺貪官,除汙吏,替百姓們求壹口吃食罷了。
至於名號麽,那高迎祥既然已經稱了闖王,哥哥不妨自稱是秦王。”
看了看王二的臉色頗有些不滿意的意思,老六又接著道:“若是哥哥不滿意秦王這個稱號,那就換壹個便是。
咱們既然是殺貪濟民,不如便喚做濟王如何?總得有個名號才成。”
王二本身便沒有讀過書,被老六壹番忽悠下來,只就對稱王意動不已,如今又聽到殺貪濟民這個說法,當下便高興的抓耳撓腮道:“好,濟王這個稱號好,以後老子就是濟王!”
事實證明,人的心壹旦大了,就再也小不回去了。
老六壹開始造反的時候還頗為有些擔心吊膽的意思,等到殺光了白水縣縣令戴永怡的滿門老小,又從其中抄出來許多金銀珠寶,再加上那些嬌滴滴的小娘子,老六便覺得這才是人生。
沒錯,銀子隨便自己怎麽花,反正都是搶來的,再也不用搖頭晃腦的讀那些甚麽子曰詩雲,再也不用看別人的臉色過活,相反,現在幾萬人都要看著自己的臉色過活,這才是真正人該過的日子啊,至於以前,都活到狗身上去了!
如今自己出的這個主意,只要壹步步的執行下去,等到了跟闖王高迎祥會合在壹起之後,這個滿腦子想要招安的哥哥,還是讓他突然間暴斃,或者讓他去跟官兵血拼吧。
到時候自己再繼承了這個甚麽濟王的稱號,帶著手下的兄弟們好好的與天下英雄爭鋒壹番,這才不枉了人世間走壹遭!
諸般計議已定,老六便對著王二拱了拱手道:“哥哥且先自己吃酒,小弟這就去安排壹番,咱們早點兒把蒲城打下來才是正事。”
王二此時尚且不知道自己這個弟弟已經準備好了取自己而代之的打算,聞言只是高興地道:“好,壹切就有勞兄弟了。”
老六聞言,便躬身退了出去,吩咐手下人各自去準備王冠與諸多儀仗,又命人去調回圍攻孝童的大軍。
王二這邊在做著準備,就連府谷王嘉胤、宜川王佐掛也都在各自準備著。
其實在王二稱王之前,府谷的王嘉胤就先壹步稱了王了。
王嘉胤的想法很簡單,妳高迎祥能稱闖王,老子本來就姓王,又如何稱不得王?因此在聽到高迎祥自稱闖王的消息後,王嘉胤就打出了義王的名號。
既然自己活不下去了,幹脆反了他娘的就是,但是其他的人呢?不還是照樣要受這些貪官汙吏的盤剝?
幹脆壹不做二不休,把事情往大了搞,到時候只要自己爭得了天下,便壹定要讓這天下的窮苦人兒都有口飯吃才是!
現如今自己手下已經兩萬多人馬,也算是壹股不小的勢力了,不是說關外的建奴還不滿萬麽,自己兩萬人馬,豈不是要比建奴強得多?
到時候這些腐朽了的官兵還經得住自己壹擊?先從這陜西開始,只要壹步步的打下去,早晚就能解救了這天下的百姓。
只是想著想著,王嘉胤就將目光投向了宜川方向。
王佐掛那個混賬造反至今,早就忘了自己是為什麽造反了吧?
聽說他的手下現在奸淫擄掠什麽壞事兒都他娘的幹絕了,自己早晚都得除了他才是,否則這陜西的老百姓都要讓他給禍禍完了!
現在陜西幾處造反的人裏,都在各自打著自己的小算盤,只是苦了陜西知府馬維骃,每日裏盼著大軍速速進剿,否則這陜西可就真的要不成了。
而此時的楊鶴,由於早就有所準備,因此在任壹真那個死太監和苗守陌前去宣旨之後,便立即帶著大軍開拔了。
苗守陌心中卻是暗暗叫苦,分頭行動抓人的那些家夥們還沒有消息傳來,萬壹到了楊鶴與那些叛軍對陣之時還沒有抓到人,這臉可就丟大了——不管是崇禎皇帝的臉面還是錦衣衛的臉面。
而被崇禎皇帝派到陜西抓人,準備淩遲幾個官員後再招撫百姓的錦衣衛們此時就更加的蛋疼了。
白水縣的縣令戴永怡戴大人已經被舉旗的王二給先行壹步剮掉了,九族之中,只有妻兒跟著戴永怡在白水縣壹同跟著遭了殃,剩下的九族親眷和父母都還在老家,要另行鎖拿。
府谷知縣胡青寒和宜川知縣戚乘忌也沒好到哪兒去,同樣的是整個縣衙裏住著的人跟著倒黴。
至於安塞的舉人老爺褚師臣,這貨就更倒黴了壹些,九族之人早早的就被人宰了個精光。等到暗中潛入的錦衣衛來到褚家莊的時候,剩下的只有滿地灰燼還有雞毛狗血。
等到撒出去的錦衣衛的總旗小旗甚麽的都返回麻陂山上向朱剛復命的時候,就是跟在崇禎皇帝身邊,大小風浪見過無數的朱剛都覺得頭疼。
眼下這種情況換誰來,只怕都想不到會是這麽個操蛋局面。
皇帝點名要的人,要麽死了,要麽全家死了,更過分壹點的九族都死光了。
這他娘的算什麽事兒?
皇帝要人,人卻死光了,這是說錦衣衛的大爺們無能還是怎麽的?
朱剛沈吟了半天,才決定先給崇禎皇帝報信,說明下現在的情況,接著又吩咐道:“趙全,妳帶人去將這幾個家夥的九族,從他們的老家都給弄來。”
等到趙全走了之後,朱剛才恨恨地吐了口唾沫,罵罵咧咧地道:“便宜了這幾個孫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