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歷史的底稿 by 張鳴
2018-5-26 06:02
來了假冒的孫天生(2)
過去學近代史,到辛亥革命這段壹直感到詫異。同壹年內,春天,革命黨人傾盡全力準備的廣州起義,孫中山在外籌款,使盡了渾身解數,黃興在內籌劃指揮,也用盡渾身解數,全國各地革命黨的精銳,齊聚羊城(號稱 八百先鋒,實際來了五百),身為革命黨第二號人物的黃興親冒矢石,帶頭沖鋒,浴血奮戰;結果呢,壹敗塗地,只留下了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的美名。秋天,壹群群龍無首的士兵,壹哄而起,居然拿下了天下通衢的武昌,然 後全國響應,清朝統治如湯潑雪般地瓦解。這其中的道理何在?有人說,這是因為中部革命黨人新軍的工作做得紮實,所以才能壹舉成功。可是為什麽做紮實工作的人自己都跑掉了,等到大事已畢才回來,結果群龍無首的士 兵已經推舉跟革命壹點關系都沒有的黎元洪做了大都督,真正的革命黨只好屈尊於這個黎菩薩之下(黎元洪最初壹言不發,人稱黎菩薩),難道他們連自己都對自己的工作沒有信心?明知道黨人名冊已經落入敵手,卻連布置 撤退的起碼工作都沒做,丟下自己的兄弟不管了,這工作無論如何都不能算“紮實”。還有人說,由於保路運動使得武漢新軍被抽調了兩個團(標)前去鎮壓,所以使得駐漢新軍中的革命黨人勢力增加,因此得以壹舉成功。 可是歷史的事實是,恰是調走的兩個團革命黨人更多,也正是因為如此,帶隊的端方才丟了性命。
其實,辛亥革命的成功,最主要的功勞是清政府。本來,自1903年開始的新政,雖然行進艱難,但還是有成效的。尤其是清政府宣布預備立憲,讓朝野溫和的改革派(立憲派)和地方實力派(這兩者有難解難分的關系) 很是歡欣鼓舞,以為不僅可以穩步推進改革,而且可以正當地分享權力。然而,在這個過程中,1908年光緒和西太後相繼死去,朝政中樞由壹班滿族少 年親貴所控制,這些少不更事的紈絝子,上臺伊始就做了兩件大事,正是 這兩件事斷送了清朝的性命。這兩件事,壹是將散在漢人官僚手裏的權力,收到滿人手裏,改變自同光中興以來漢重滿輕的權力格局;壹是將地方的權力收歸中央,改變外重內輕的政治格局。具體表現為將袁世凱趕出朝廷, 成立滿人皇族內閣,以及收回地方的路礦權(激起包括四川保路運動的收回四川鐵路修建權的行為)。
驅逐袁世凱,以往的史學家往往沿襲晚清筆記的說法,以為純屬攝政王載灃為自己的哥哥光緒的復仇之舉,其實未必。如果載灃真的有心為哥哥報仇,何不在西太後的安葬問題上做點文章?不至於鞭屍,但削減規模總是 可以的。如果載灃這樣做了,政治上肯定得分。光緒的最大政敵其實是那個老太婆,正是她讓光緒過了十年人不人鬼不鬼的生活,不到四十歲就飲恨黃泉,居然死在七十多歲的西太後前面。袁世凱戊戌是否告密,是個沒有檔 案確證的事情,何以見得光緒就真的恨死了袁世凱(野史上的話,怎見得句句是真理)?載灃拿袁世凱開刀,其實無非是看上了他手中的軍政大權,必將之奪到滿人自己手裏而已。原來都認為是袁世凱死黨的慶親王奕ND323 ,之所以沒有從中特別地做梗,而且後來得以貴為皇族內閣總理大臣,顯然也有滿人遵行滿人政治的邏輯。無疑,這是這些滿人少 年親貴們所犯的最大錯誤之壹。當時中外公論,張之洞和袁世凱並為晚清中國最重要的政治 人物,張之洞行將就木,而袁世凱年富力強,批評他不學也罷,好玩權術也罷,但畢竟人家還有術,而且也有人望。驅逐袁世凱,而且找不出任何像樣的理由,硬說人家有“足疾”,強令回家“養屙”,不僅難以服人,寒了 壹大批漢人官僚的心(雖然袁的政敵感到快意,但其中也不乏狐悲兔死之感),而且導致中樞失去了重心。年輕的時候讀《三國演義》,讀到袁紹兄弟組織討董卓聯盟,由於袁家兄弟處事不公,先是孫堅走了,金聖嘆批道: 走了壹個有用的人。接著曹操也走了,金聖嘆又批道:又走了壹個有用的人。晚清此時的局面大體類似,袁世凱走了,張之洞不久也死了,壹幹滿人親貴完全掌控了中樞,權力是收回了,但局面卻不可收拾了。
至於皇族內閣,則傷了更多的人,立憲派的壹腔熱血,被劈頭澆了整整壹大桶涼水,涼到底了,不僅是粉碎,而且是羞辱了他們立憲的期盼。至於收回路礦權,更是將連立憲理想都沒有的地方實力派壹並傷掉了。在晚清 這種動蕩的局面下,這樣的政策大手筆,只有滿人親貴得到了利益,而其他所有的集團和階層,統統虧本。滿人集團想不眾叛親離,亦不可得矣。辛亥年革命黨廣州起義的時候,壹來皇族內閣還沒有成立,收回權力的政策也 沒有特別明確的施行,二來廣州當家的還是漢人的能吏張鳴岐和李準,所以撐住了。而到了10月,壹來政策效果開始彰顯,二來又趕上瑞ND251這個草包,聞警即逃,結果土崩瓦解。
清朝是滿人少數民族統治的朝代,其統治集團的代表面相當窄。其統治的穩定,主要憑借軍事實力和由征服行為所帶來的政治威勢,在這種實力和威勢還比較強的時候,滿人(包括入旗的蒙人和漢人)在政治權力方面是 處於壟斷地位的。可是隨著統治集團自身的腐化,軍事實力和政治威勢的消減,滿人統治集團勢必要作出讓步,逐步擴大漢人參政的面。待到統治出現危機,不得不依靠漢人紳士集團挽救危局的時候,整個政局的滿漢格局顛 倒,則是大勢所趨,即使西太後、恭親王奕ND323這樣政治經驗豐富、權謀老到的滿洲強人,都無法扭轉(事實上,縱使康熙乾隆再生,恐怕也得承認現實),何況載灃、載濤、良弼、蔭昌和載振之輩的紈絝子!這些人中 ,只有良弼壹個好歹還算是從日本士官學校畢了業,雖然被滿人捧上了天,壹天仗沒有打過,就算有本事,也需要個成長的過程。其他的人,即使朝廷花大錢送出了國,也不過在國外做了壹回兩回早期的留學垃圾(載濤、蔭 昌均留學德國),連個起碼的學位都拿不到。
辛亥革命中滿人官僚的表現,不過是滿人統治集團腐化墮落的集中爆發而已,這個腐化過程,已經綿延了百年。當年驍勇的八旗戰士,早就墮落成了除了花錢和玩,其他百無壹能的北京大爺。只是在同(治)光(緒)時 代,朝中還有幾個明白人,最後幾年搞改革(新政),預備立憲,合法性尚未徹底消失。西太後死後,如果繼承者能夠老老實實按著既定方針走下去,不妄想強化壹己集團的權力,既開罪不了袁世凱集團,也不至於得罪立憲 派和地方實力派,而且通過他們的效力和彼此間的制衡,隨著政治的逐漸改良,滿人集團斷不至於有如此下場,這麽快地就丟掉了政權。革命中,在南方的壹些地區,滿人還遭到了清算甚至屠殺。武昌起義後,占領武漢三鎮 的革命軍,曾經大肆搜捕滿人,據說曾設置路卡,碰到可疑的行人,就要他說“六十六”,只要有京腔就拖下去殺掉。當然,這種事情,我但願它僅僅是傳聞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