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关闭

我要做皇帝

要離刺荊軻

歷史軍事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朕奮三世之余烈,用天下之大義,乃執三尺劍,以做天下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955章 公羊學的野望(壹)

我要做皇帝 by 要離刺荊軻

2018-6-22 23:17

  很多事情,其實並非是皇帝壹廂情願,就可以搞定的事情。
  就譬如這壹次。
  當虎賁衛的騎兵封鎖了進出鴻固原的道路後。
  很快的,就有人知道了。
  然後,太學裏的教授和學子也聽說了。
  當然,很多並不清楚真相,也從未去過當地。
  在聽風就是雨的情況下,大部分人都不知道,那裏究竟發生了什麽。
  只能隱隱約約的去猜測,去臆測。
  但,卻瞞不了上層。
  尤其是那些有著無數學生和關系的巨頭們。
  “吾早就說過,那些商賈豪強,是在自取死路,自絕於天下……”董仲舒在聽說了這個事情後,只是淡淡的冷笑了壹聲,做出自己的評價。
  鴻固原的動靜,除了瞞瞞在深宮裏的皇帝和被公文簡牘拖住的九卿。
  還能瞞得了誰?
  之所以沒有人敢捅破這個膿包。
  不過是大家都在顧忌,都在顧慮。
  更重要的是,哪怕是儒家,其實也在怕!
  能不怕嗎?
  當今天子幹的那些檔子事情,不是瞎子,基本都能看清楚。
  這是壹位對器械之道,有著深深著迷的君王。
  似乎,在他眼裏,器械代表著未來。
  貿然捅破了這個膿包。
  對儒家來說,其實得不償失。
  因為那意味著,要去跟天子剛正面。
  儒家雖然在這個問題上,肯定能剛得過天子。
  但那樣做,除了讓天子抽自己壹嘴巴子,然後沈寂幾年,還有什麽作用呢?
  而儒家,現在可不能那麽任性。
  得罪天子事小,沒有官做事大。
  當年,子夏先生不就說的很好嘛——學而優則仕。
  大家讀書,不是為了自己當官,來施展抱負,就是想讓弟子門人去當官施展抱負。
  對這壹點,儒家所有派系,都認識的很清楚。
  而且,儒家根本也不急。
  他們的門人弟子和勢力以及聲勢,壹天比壹天大。
  特別是隨著考舉的不斷進行,年復壹年,儒家現在已經確信,靠著考舉,他們可以憑借人數的優勢,取得最後的勝利。
  既然如此,儒家,當然懂得要韜光養晦。
  哪怕有些家夥,有些雜音,也被大家強力壓下去。
  高陽酒、圖的笑話和高皇帝逮著儒生在其帽子裏撒尿的故事,儒家上下,沒有人再想去嘗試壹次了。
  不過,無動於衷,並不代表著儒家不作為。
  恰恰相反,他們隨時準備有所作為。
  “秦始皇帝的器械壹量之路,也並非完全不可取……”董仲舒看著自己的門下弟子們,侃侃而談,做著思想工作和洗腦工作:“春秋註我,先賢微言大義,用於己身,與時俱進,方為君子!”
  董仲舒將眼神投向墨苑所在的地方,開口道:“夫子當年筆削春秋,以合天時,吾輩也當承夫子之教,崇先王之訓!”
  董仲舒現在有壹個野望。
  這個野望深埋他的心底,只有最親近和最信任的兩三個弟子知曉。
  余者,就是連他兒子,也不知道。
  這個野望就是——吞墨!
  儒家能吞並墨家嗎?
  看上去似乎不可能。
  事實上,若是春秋戰國之時,也不可能。
  但,在今天,卻已經有機會了。
  墨家雕零,人才與儒家相比,連萬分之壹也不及。
  他們哪怕現在復蘇了,也只能縮在上林苑的墨苑,在天子的支持下,小心翼翼的在上林苑周圍的地域活動。
  除了函谷關向東,壹千裏也未必有壹個墨者。
  未來五年,是墨家的虛弱時期。
  若能趁此機會,完成滲透。
  將來,未必不能兵不血刃,就吞並墨家。
  但,想要做到這壹點。
  董仲舒很清楚,儒家,尤其是他的派系,也要自我調整,自我規避和退讓。
  “器械,機心……”董仲舒在心裏念著這兩個詞語。
  在四年以前,董仲舒只要想起這兩個詞語,必然自動的就會想到“機變械飾”“奇技淫巧”。
  但,四年後的今天,尤其是隨著董仲舒自身視野和閱歷的增加。
  他的態度卻已經發生壹百八十度的變化。
  尤其是在太學任教的時間裏,董仲舒博覽了大部分的太學藏書。
  真理越辯越明,書越多,道理越清楚。
  當然了,更重要的是,董仲舒是壹個極聰明,極有眼光和見識的人。
  而且,其實,公羊派推崇和崇拜的人。
  根本就不是孔夫子。
  孔夫子只是壹個精神偶像,壹個泥塑的招牌。
  公羊派的思想,追根溯源,最終的源頭,名為子夏。
  子夏先生,雖是儒生,但其思想早已經超脫了儒生的範疇。
  董仲舒,就是在研讀了子夏先生現存於世的數份手稿後,對於機械和器械,沒有那麽大的抗拒心理了。
  “百工居其肆以成其言,君子學以致其道!”在心裏默念了這句子夏先生留在壹份手稿上的文字後,董仲舒的態度和心意變得更加堅定了。
  “也不知,我那位師兄是何態度?”董仲舒在心裏想著,念叨著。
  但可以肯定,師兄胡毋生,肯定也是有想法的。
  只看他也興起了“春秋註我”的潮流,就已經知道,他也在打著這方面的主意,雖然他的目標不壹定是墨家,也有可能是法家。
  ……
  與董仲舒的靜室,相隔壹百步,就是胡毋生的授業地點。
  胡毋生很喜歡帶著學生們在廣闊的曠野講課。
  今天也不例外。
  他端坐在壹塊蒲團上,對著門人弟子和圍觀群眾們,沈聲宣揚道:“……故先賢曰:君子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
  壹段針對於此的微言大義,闡述已畢。
  聽者都是如癡如醉,佩服不已,哪怕是那些圍觀者中的法家和黃老派的士子,也是如此。
  在實際上來說,在漢室,公羊派首先強大並且興盛。
  不是因為祂有多強。
  而是因為,公羊派與諸子百家,都存在最大公約數。
  他們甚至跟墨家也有最大公約數,並且在歷史上,公羊學的祖師爺們,還曾嘗試過與墨翟交流,演繹,試圖融洽在壹起。
  這個故事被記載在墨家經典《墨子·耕柱》篇,雖然,最後的結果,就跟後世天朝太祖寫下“別了,司徒登雷”壹文,與米帝絕交壹般,公羊的祖師爺們與墨翟談判失敗,被噴出門外。
  可能其他儒家派系,談器械色變,但公羊不會。
  子夏先生筆削春秋時,就曾經告誡自己的門人弟子: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
  認為任何事務,都有可取性,不要急於去否定其他人,而是應該好好學習。
  壹代代的子夏門徒學習下來。
  於是,就開出了法家與儒家的春秋各派。
  而公羊派,是自詡為子夏先生最正統的繼承人的。
  將這壹段講完,胡毋生放下手裏的書卷。
  於是,整個授課場地,頓時人人都伸長了脖子,等著看好戲。
  在整個太學裏,胡毋生的課,是聽的人數最多的。
  很多時候,常常都有數百人在等著聽講。
  其中,法家、黃老學的弟子,甚至教授,也都來圍觀。
  大家來圍觀,起初並非是因為胡毋生講的有多麽好——說實在的,沒有太學以前,很多人連胡毋生的名字也沒聽說過。
  又何來什麽印象?
  大家最初來圍觀,只為了壹件事情。
  因為胡毋生自太學開學以來,就持之以恒,專註不懈的評論天下各個派系的學問漏洞和錯緲。
  他以風趣的語言,淵博的知識,以及無可爭議的辯駁才能,讓人折服。
  更重要的是,他批判的對象,經常是儒門內部的派系。
  很少波及其他人。
  儒家內訌,大家自然喜聞樂見。
  卻殊不知,在這樣的潛移默化中,許多人的三觀,被他糾正,被他影響。
  他的學問,漸漸為人所知。
  在太學裏,甚至逐漸成為顯學。
  哪怕是法家和黃老派的巨頭們,也常常會來聽講。
  而長久以來的習慣,讓大家都知道,胡毋生在講完自己的本課,必然要開噴。
  “來來來,大家來下註了,胡先生,今日要說誰家?”有好事的貴族子弟,甚至私下開盤:“谷梁壹賠壹,楚詩壹賠三,魯儒壹賠二,快快快……”
  頓時,附近數人,紛紛掏錢下註。
  “今日,某不才,與諸位說壹說,魯儒……”胡毋生站起身來,侃侃而談。
  人群裏,十幾個儒生聽了臉上壹緊,感到有些臉疼。
  最近半年,這位胡子,最愛的日常,就是噴魯儒了。
  整個魯儒派系的陳規陋習和因循守舊不思進取,只想趟在先人功勞薄上享福的毛病,被他拿出來不斷評說。
  更可怕的是,他還引經據典,說的魯儒壹系的學生和老師,尷尬癌發作的不要不要的。
  但是,在最初幾次被打臉後,魯儒們非但沒有遠離,反而,每次胡毋生開講,都會派人或者親自來聽。
  這不是因為魯儒是抖M——雖然實際上確實如此。
  而是因為,魯儒壹系已經明白,並且清楚。
  變則存,不變則亡。
  怎麽變呢?
  有識之士,當然知道——去找那個攻擊妳最厲害的人,他的批評和言語,存在著能讓妳進步的力量。
  反正,讀書人抄書,根本不叫抄。
  最近,魯儒在長安的青壯派,就是壹邊聽著胡毋生大噴特噴,然後回頭,將其的文字、語言,整理壹下,再刪改刪改,改頭換面,變成自己的東西。
  此時此刻的儒家,依然是那個活力十足,充滿了力量的朝陽學派。
  它或許有很多問題,很多毛病。
  然而,它確實是諸子百家裏,最懂得變化,最懂得自我修正的派系。
  若非如此,它怎麽能有今天的強大和興盛,怎麽可能出現這麽多各種各樣的多元化的學派和聲音?
  而其他的法家和黃老派的圍觀群眾,則是席坐於地,壹副瓜子板凳已經準備好,坐等胡子刷新三觀的架勢。
  “今天,吾要講的是公休儀!”胡毋生講視線掃過全場,緩緩開口。
  頓時,人群裏就嗡嗡嗡的議論個不停!
  公休儀!
  可能大多數老百姓,甚至很多士大夫,都對此人沒有什麽印象。
  以為不過是路人甲乙丙丁。
  但在此時,在此刻的儒家內部。
  這個名字,卻是跟魯儒捆綁到壹起的。
  今天的魯儒的思想和行為,都可以從此人身上找到相似點和雷同點。
  在魯儒派系內部,公休儀就像子夏之於公羊壹般,是真正的精神領袖和祖師爺。
  毫不誇張的說,任何對此人的評論,都有可能觸動和傷害現在魯儒派的敏感神經,尤其是那些現在已然覺得整個世界都在針對自己的頑固派的神經!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