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关闭

啟明1158

禦炎

歷史軍事

宋紹興二十八年,三月初八日,晴。
午後,臨安城內吹起了微風,微微的風裹著陽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0958章 南宋精英們的思維閉環

啟明1158 by 禦炎

2022-11-9 21:24

  對於孔搢的做法,學者大儒們高聲歡呼,大聲稱贊孔搢的勇敢,贊嘆他不愧是聖人後裔。
  孔氏傳承壹定能在他的手上得以發揚光大。
  然後許多著名學者紛紛站起來發言,闡述自己對《洪武政論》最辛辣的諷刺。
  洛學正統傳承者、著名學者朱熹緊隨其後站起來,對《洪武政論》大加批駁。
  “蘇詠霖說吾輩傳承的儒學到現在為止已經全然不是曾經孔夫子的儒學,而是遭到後人不斷增添刪改變動本意的儒學,已不再是學術,而是權術,是上位者駕馭下位者的權術。
  所以他的所作所為並不是在毀滅儒學,恰恰相反,他是在拯救儒學,他要把那些本不屬於儒學的東西踢掉,讓儒學回歸學術,回歸本源,所謂【打倒孔家店,救出孔夫子】,這是他的原話。”
  朱熹作為小有名氣的學者,舉起了手裏的壹本《洪武政論》,侃侃而談。
  “但是我便感到疑惑,我等所學聖人之言,原來不是聖人之言嗎?原來都是後人偽作嗎?【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不是聖人言語?【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不是聖人言語?
  按照他所說的,吾輩所學是何物?是何人之言論?何人之思想?難道不是他自己在胡言亂語混淆視聽嗎?身為壹國君主居然如此不敬祖先不敬先賢,明國,可亡也!!”
  朱熹憤怒的把《洪武政論》擲於地上,奮力用腳踩踏上去,狠狠跺了幾腳,以示心中怒火,引來滿堂喝彩。
  人們拍手歡呼,稱贊朱熹的行為。
  劉清之也隨之站了起來,手持壹本《洪武政論》,發表自己的看法。
  “蘇詠霖說,吾輩都是惡人,因為吾輩上欺君主下壓百姓,所以國家才會衰落、淪亡,他說吾輩不需要存在,那麽誰來治理天下?誰來處置朝政?只有天子壹人可行嗎?
  天下千萬生靈,穿衣吃飯那樣不是要緊事情,僅僅靠君王壹人可行嗎?不可行的!而蘇詠霖卻說那些愚民自己也可以做得很好,說什麽農會,讓農民自己管理自己,這簡直是荒天下之大繆!”
  劉清之將手上的書本摔在地上,狠狠跺了壹腳上去,又引來滿堂喝彩。
  這還不算,劉清之接著開口道:“眾所周知,古往今來,中華文化傳承不絕,生生不息,躲過秦火,躲過晉災,躲過唐末大亂,是因為誰人之功勞?難道不是吾輩士人嗎?
  沒有吾輩,中華文化早就斷絕,吾輩都要披發左衽,都要做蠻夷之輩了!而之所以還能束發為冠為華夏人,全賴吾輩不辭危險保全典籍、規章,沒有吾輩,何以有今日?
  他居然將這壹切都歸咎於愚夫蠢婦!他們根本不識字,對於中華文化有何貢獻?華夏之所以為華夏,難道不都是吾輩士人之功嗎?虧他曾經還讀過經典書籍!呸!數典忘祖欺師滅祖之輩!
  明國今日罷黜儒學,所作所為壹如暴秦,蘇詠霖行為之惡劣,數倍於秦始皇!明國之暴虐不仁,數倍於暴秦!堪稱暴明!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暴明之末日,就在眼下!中原豪傑必將群起而覆滅之!”
  劉清之用腳跺了書本還不算,還要啐壹口,這才算是表達了心中的憤怒。
  而他之後的這段表述更是引來了滿堂喝彩。
  很多士人站起來鼓掌,為他歡呼,為他喝彩,讓他感到強烈的成就感。
  真爽。
  隨後,張浚的兒子張栻也站了出來,發表自己的看法。
  因為張浚過世不久,張栻還穿著素服,看上去頗為傷感。
  “家父因為國事而亡,我本不該拋頭露面,奈何國家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忠孝兩難全,我實在不能坐視不理,我相信若父親在天有靈,壹定也會理解我。”
  張栻說著便跪在地上向大門口無人處跪拜,做足了姿態,而眾人也對他表示了理解和寬慰。
  姿態做好之後,張栻開始輸出自己的觀點。
  “這本《洪武政論》我讀過之後,心中唯有四個字,壹派胡言!身為壹國君主,居然寫出如此大逆不道之言,實乃居心險惡,我甚至懷疑此人根本不是漢家苗裔。
  其言論通篇都在講述生民之苦,講述生民之苦是因為吾輩,是因為吾輩才使得生民淒苦,這純粹是胡言亂語,吾輩為民請命之時他根本就看不到!
  生民苦,是因為四時不正,以至於谷物未能豐收,而為什麽會四時不正呢?很顯然,先賢有言,四時不正是因為有惡人作祟。
  惡人居於君王之側,殘害忠良,引得上天震怒,降罪於吾等,於是四時不正,遂使糧食歉收,生民遂苦!
  吾輩立德立行之人壹直都在與奸佞小人殊死拼搏,勸誡君王,親賢臣,遠小人,從而上天自然會降福於世間,使得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生民之苦自然而然便消解了。
  眾所周知,這才是真正解決問題的辦法,竊以為蘇詠霖身為壹國君主,罔顧事實,看不到身邊寵幸的奸佞小人,遠離了賢臣,這才使得上天降罪!
  更因為他狂妄無知,自稱人皇,不做天子,由此觸怒上天,於是上天降罪,使得明國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明國百姓罹難,民怨沸騰,蘇詠霖惶恐之余卻不反思自己,反而想出了此等惡劣之法,將所有罪責推給賢臣,只為了保住自己的權勢和身邊的小人,如此壹來,明國怎麽能長久呢?
  正確的做法難道不應該是勸誡君王憐惜民力嗎?難道不該勤政愛民,不要大興土木,不要增添太多的苛捐雜稅嗎?難道不該是遠離小人,親近賢臣嗎?
  蘇詠霖不做這些,使得明國從上國墮落為小人之國,壹群小人圍繞在他身邊,而他不進行反思,卻把罪責推卸給吾等,其心可誅!”
  真是行家壹出手便知有沒有,張栻壹波言論輸出,居然直接揣摩出了蘇詠霖些這本書的“真正用意”,還說的相當符合儒家的思維模式,成功形成了思維閉環。
  好家夥,眾人聽得壹楞壹楞的,隨後大加贊賞,大力鼓掌叫好,集體為張栻的壹通分析加油鼓勁,大大的支持他的看法。
  孔搢也表示他非常認同張栻的看法,親自出面給張栻背書。
  他認為張栻經過分析,已然找到了蘇詠霖思想的來源和他些這本書的真實目的。
  就是為了掩蓋自己的失敗!
  因為他親近小人遠離賢臣,從而使得國運不濟,上天降罪,而他對此無能為力,為了轉移視線,不失去權勢,這才寫書推卸責任,汙蔑士人。
  士人何辜?
  士人明明壹直都在為民請命,壹直都在竭盡全力讓民眾吃飽肚子,安居樂業,明明壹直都在立下功績,而蘇詠霖假裝看不到!
  何等醜陋之人!何等失敗的君王!
  這樣的人也配做皇帝?
  也配帶領明國成為大宋的宗主國?
  堂堂大國墮落為小人之國!恥辱!大大的恥辱!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