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明1158

禦炎

歷史軍事

宋紹興二十八年,三月初八日,晴。
午後,臨安城內吹起了微風,微微的風裹著陽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0717章 老師真是我的良佐!

啟明1158 by 禦炎

2022-11-9 21:21

  得知朝廷的動蕩和遭遇的困難,張浚緊張之余,又雄心萬丈,整個人壹夜之間仿佛年輕了十歲。
  他立刻就讓家人整理行裝,大家即刻出發,不要耽誤時間。
  他每晚到壹天,對於大宋來說就會多壹份危險。
  皇帝的召喚預示著對他的需要!
  大宋需要他出謀劃策,需要他運籌帷幄!
  大宋還需要他!他還有用!
  強烈的使命感和激動催促著他快點出發,壹刻都不能耽擱,每耽擱壹刻鐘,他就如同螞蟻在身上爬來爬去壹般瘙癢難耐,坐都坐不住,他都很不得自己先行出發,讓家人在後面跟著。
  於是張家人雞飛狗跳了好壹陣子才得以順利出發。
  但是盡管他已經出發,在趕路途中卻總是聽到壞消息。
  壹會兒聽說長江防線被突破了,明軍打過長江了。
  壹會兒聽說劉錡戰死了,壹切都完蛋了。
  壹會兒又聽說明軍在江南打了大勝仗,把宋軍抵抗部隊給全殲了。
  再然後直接聽說明軍兵臨臨安,臨安危機,大宋眼看著就要有亡國之危了。
  張浚那個著急啊,急不可耐,甚至想要自己騎馬快速趕赴臨安挽救危局——這場被他看做只有他才能挽救的危局。
  但是他畢竟上了年紀,身體也不太好,就在半路上病倒了。
  治病耽擱了壹段時間,走走停停,等他抵達臨安的時候,戰爭已經結束好壹段時間了,南宋朝廷也從最初的混亂中恢復了壹定的安穩,開始重新辦事了。
  趙昚下令與明國簽訂和約之後,閉門不出七天,七天之後宣布召開朝會,正常處理政務,就好像壹切都沒有發生過壹樣。
  當然,他絕不會僅僅只是當做什麽都沒有發生過壹樣得過且過。
  作為壹個合格程度超過趙構的皇帝,趙昚沒有那麽簡單。
  在群臣逼宮的時候,他還沒有反應過來,但是等和平條約簽訂,明軍開始撤退的時候,他反應過來了,回過味兒來了——
  群臣逼宮,如果自己不從,那麽是不是會有人用強,把地位不穩的自己給廢掉,重新立壹個新皇帝?
  然後他就悚然壹驚,意識到並非沒有這種可能。
  在明國釋放北宋宗室返回之前,群臣沒有多余的選擇,倉促之間也不可能拉出壹個太祖後裔就做皇帝,所以他是唯壹的選擇,他還是有底氣的。
  但是現在不同了,北宋宗室的回歸,尤其是徽宗趙佶的兒子的回歸,讓他的皇位有了不確定性,這才是趙構要趕在北宋宗室回歸之前立太子的原因。
  不是所有趙佶的兒子都有威脅皇位的能力的,幾個年紀太大的有心無力的自然可以排除,唯二有威脅能力的就是趙佶在遼東生下的兒子趙鐵使和趙頑使。
  這兩人都才三十多歲,和趙昚是同齡人,年富力強,如果他們成為了候選人,趙昚壹點也不奇怪,到底是皇帝的兒子,法理上自然具備皇位繼承權。
  於是趙昚就暗中命令史浩去調查這件事情。
  史浩利用自己多年積攢的人脈關系稍微調查了壹番,然後便驚訝的發現確有此事。
  群臣逼宮之際,有人暗中聯絡了趙鐵使和趙頑使,與他們做了秘密交談,商談了壹些比較敏感的事情,很顯然就是為了給未來的政局托底。
  知道這件事情以後,趙昚氣的差點瘋掉,又摔碎了不少茶碗才堪堪冷靜下來,覺得自己再怎麽生氣也沒有用,那些有過不臣之心的人也不會因為自己摔碎了茶碗就受傷。
  所以趙昚冷靜了,並且進壹步在史浩的幫助下分析了壹下當前朝堂的政治局勢。
  “陛下驟然登位,在此之前沒有自己的根基,不管是朝中還是軍中都沒有根基,全靠太上皇的支持才能做皇帝,所以太上皇才是陛下的根基,這是陛下的缺陷所在,陛下要充分認識到這壹點。
  在此之上,陛下就能理解為什麽群臣敢於逼宮,敢於要求陛下投降,甚至為此更換皇帝,行大不敬之事,主要就是陛下沒有根基,沒有親信,甚至不算掌握兵權,而此時恰好太上皇不在臨安。”
  趙昚深深的認同這壹點,然後詢問史浩。
  “既然如此,我該怎麽做才能擁有根基,擁有兵權,並且成為真正的皇帝呢?”
  史浩想了想,猶豫片刻,便低聲回復道:“其實此時此刻,對於陛下來說,乃擁有根基、掌握兵權的天賜良機。”
  “哦?天賜良機?老師何意?”
  趙昚不解。
  “因為此時此刻,太上皇遠在西狩途中,何時返回尚且不得而知,沒有太上皇在京城,陛下固然沒有依靠,卻也因此可得自主,就可乘此良機擴大勢力。”
  史浩壹席話解除了趙昚的疑惑,趙昚這才意識到現在對自己來說還真是天賜良機。
  因為趙構不在臨安。
  他固然會因此沒有靠山,但是整個臨安城也只有他壹個皇帝,他得到了寶貴的自主權!
  趙構的確是樹大根深,可他現在不在臨安啊。
  古往今來多少政變兵變都是趁著主政者不在老巢的時候發動的?
  遠的看看司馬懿發動的高平陵政變,不就是趁著曹爽不在,發動了政變嗎?
  近的就看著壹次沒有成功發動的政變,若是自己沒有及時妥協,這些大臣會不會霸王硬上弓?
  危機危機,危中藏機。
  趙昚心頭壹陣火熱,詢問史浩該怎麽做。
  史浩也不含糊,就拿唐太宗病故之前所做的壹些事情來對比現在的情況。
  李世民病故之前,自己料到時日無多,就貶斥了壹些功勛之臣如李績之類的,尋個由頭把他們貶到偏遠地區,流放他們,奪取他們的權力和地位。
  而唐高宗上位之後又寬恕他們,把他們召了回來,把權力和地位還給了他們,壹來壹回,等於他們什麽都沒有得到,還往返了壹陣子,白跑了那麽多路。
  這樣做有用嗎?
  當然有用,因為這是恩。
  皇帝本可以讓妳壹輩子終老於深山老林荒涼之地,但是卻又把妳召了回來,把權力重新給妳,這就是恩,領受了恩,就要效忠,就要回報,否則就沒人願意跟妳玩了。
  “這種手段未免過於粗糙,那些被貶斥的人不懂嗎?”
  趙昚很奇怪。
  史浩笑了笑。
  “懂,當然懂,怎麽不懂?這種手段壹眼就能看穿,但是他們也怕啊,真心實意的怕,唐人有言,壹言以決生死者,皇帝也,他們怎麽不怕呢?
  他們怎麽敢確定這就是皇帝的手段,而不是真心實意的要把他們趕出中樞,終結他們的榮華富貴呢?這壹切可都是皇帝能決定的,於是,他們被赦免了之後自然會對新帝感激。”
  趙昚於是明白了這裏頭的意思,並且進壹步理解了史浩希望他做的事情到底是什麽。
  “這樣說來,老師是希望我把之前被貶斥出去的大臣召回來,這樣就能獲得他們的感恩,得到他們對於我的效忠,從而建立起屬於我的根基。”
  史浩笑著點頭。
  “陛下英明。”
  “原來如此。”
  趙昚笑了出來:“不過之前我們已經派人召張浚、陳康伯等人回來,想必他們現在已經在路上了。”
  “他們壹旦回來,重新擔任高位,執掌權勢,必然會向陛下效忠,那個時候,陛下就有朝中的助力了,召回來的越多,陛下的助力越大,再到往後召開之科舉,陛下就有自己的天子門生了。”
  史浩為趙昚描述了未來的朝中局勢,讓趙昚看到了壹派大好局面,他非常高興的握住了史浩的手。
  “老師真是我的良佐!”
  “愧不敢當。”
  史浩微笑推辭。
  “那老師,朝中的問題解決了,軍中呢?這壹次大戰暴露出來的軍中問題可是相當嚴峻。”
  問過了朝政,趙昚又開始詢問軍政。
  對此,史浩也有自己的看法。
  “軍中問題說嚴重的確嚴重,說好解決也確實不難解決,軍中的確有很多無能將帥,但是也有敢戰忠誠的將軍,比如死守揚州不投降的王方,主動進攻建康的李顯忠,他們都是良將,敢於為國奮戰。
  江淮之地的軍隊都被打沒了,但是這也是重建的契機,重建的軍隊沒有多余的煩擾,陛下親自提拔敢戰的將帥提領軍隊,就能建立起聽從陛下吩咐的軍隊。
  屆時,其他地方不敢說,鎮江府、建康府和池州的三個都統司的軍隊都會是陛下的軍隊,至於三衙禁軍,陛下不可操之過急,因為其上上下下都是太上皇的人。
  太上皇現在雖然西狩,但是終究會回來,且如今臨安城中最有威望的將軍楊存中是太上皇二十年親信,關系非常親近,其不可輕動。
  但是此壹戰,禁軍也的確損失很大,趁著現在全臨安的軍隊都被改編成禦營,陛下可以將這批部隊都編入原先的殿前司,交給楊存中,以安穩太上皇之心,便於太上皇回宮。
  而侍衛馬軍司和侍衛步軍司這兩支則可以重新募兵,重新選擇可靠將帥,則這兩支軍隊重建之後,也就順理成章成為陛下的親軍了。”
  史浩開動大腦,為趙昚繪出壹副未來的大宋政治軍事構造藍圖,讓趙昚將這壹切看的清清楚楚。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