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浮生

孤獨麥客

歷史軍事

“哚!”壹枝羽箭破空飛來,釘在盧懷忠高舉著的牛皮圓盾上。
箭矢的力量很大,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十二章 遠方來信

晚唐浮生 by 孤獨麥客

2024-6-22 09:56

  “又放下壹件心事。”馬車之上,邵樹德閉上眼睛,喃喃說道。
  種氏輕輕替他按壓著。
  這個女人很“可怕”。
  她不會答應邵樹德那些變態的要求,但在其他方面,又服侍得十分到位。
  幸東都的路上,邵樹德的生活起居幾乎都是她在照顧。細節方面盡善盡美,態度上壹絲不茍,以至於邵樹德都想問她:“這樣累不累?”
  但他終究沒問。
  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價值觀,他們有自己的行為準則、生活方式,強要人家改變,反而不美。
  “陛下裝了太多心事了。”種氏柔美的聲音在耳邊響起。
  “確實。”邵樹德苦笑了壹下。
  曾幾何時,他以為掃平了天下,就已經做完了絕大部分的活計。但他很快發現自己想多了,壹樁又壹樁的事情撲面而來,讓妳手忙腳亂。
  他當然可以輕松壹點。
  少做些事不就行了嗎?作為壹統九州的雄主,難道還有人逼妳幹活不成?
  話是這麽說,但人真的無法這般瀟灑。
  逼他做事的人也有,就是他自己。
  這就像壹個人攢了壹筆錢,做完壹件大事後,還有點余額,於是他決定把這些余額也用光。因為花的單筆金額小,花錢的地方多,十分細碎,人反倒搞得很累。
  有些時候,他都打算把這些瑣事甩給下面人去做,他再跑出去“玩”個壹年半載。但人終究不能這麽任性,他已經沒有四處浪蕩的資格了,很多事情也不放心交給底下人去做——在新的格局徹底成型之前。
  “亞隆完成之後,還有象雄。象雄完成之後,還有波斯那邊的事情。甚至就連北庭那壹片,黠嘎斯人也日趨活躍,不得不防。”邵樹德嘆道。
  “黠嘎斯人的衙帳不是在劍河(葉尼塞河)壹帶麽?他們為什麽南下騷擾?”種氏好奇地問道。
  “沒別的原因。冷!天氣變冷了。”邵樹德說道:“天氣壹冷,雨水少,牧草不繁盛。冬天更是要把人凍僵,牛羊大批量宰殺,日子愈發難熬。今年,理蕃院大概要賑災了。”
  種氏恍然大悟。
  她在聖人身側,也聽到北邊草原來報,說今年牧草的長勢不太好,薩滿們都沒算到——呃,講真,薩滿們經常失算,但這並不影響他們的聲譽,只要算對壹回,什麽都回來了。
  理蕃院已經拿出了應對方案,戶部下令關北、河東、河北、遼東四道準備糧食、幹草,運至陰山、燕山、大鮮卑山壹帶,隨時準備賑濟草原。
  老實說,這讓種氏開眼了。
  古來中原天子,賑濟草原的,有嗎?
  另外壹點就是,理蕃院的反應非常快,只看出了壹點苗頭,立刻就果斷行動了。這就是建國初期的清明政治嗎?
  聖人,做的都是不壹樣的事情。這些事情有可能會失敗,或者達不到最初的預期,但總是壹次不錯的嘗試。
  “也無需把草原看作負擔。”邵樹德笑了笑,道:“他們的存在,就是大夏事實上的邊軍。都給妳守邊了,自然要拿出點好處。”
  說到這裏時,他想起了後世某個國家。它可能很不情願,可能壹直想擺脫,但就歷史來看,他在事實上充當了中國大半個世紀的邊防軍,以至於遼東那壹片可以少部署很多兵馬,只需邊防警察即可,節省了無數軍費開支。
  “黠嘎斯人能打麽?”種氏好奇地問道。
  “還行吧,談不上多能打,但也不弱。”邵樹德說道:“唐僖宗年間,有黠嘎斯人被吸引著南下,在雲州被李克用擊潰。這三十年來,韃靼人西遷,他們其實也在西遷。對黠嘎斯人,朕沒打算全用武力解決,整體方略是先禮後兵。”
  種氏默默聽著。
  “前唐那會,黠嘎斯人遣使入朝,自言乃李陵後人,與大唐有甥舅之誼。他們的擴張欲望不是很強,攻滅回鶻後,發現自己沒能力統治,慢慢就走了。”邵樹德繼續說道:“如果他們願意順服,朕有點想讓他們向西侵攻。”
  最大的原因,其實還是他們有自知之明,清楚自己有幾斤幾兩,這就比較好辦了。
  歷史上黠嘎斯人在元朝時西遷天山壹帶,與當地人融合,成為吉爾吉斯人的先祖。
  有意思的是,除少數人外——如自稱李陵後代的部落酋豪——唐代記載黠嘎斯人“赤發”、“綠瞳”、“皙面”,完全是白種人特征,但現代吉爾吉斯人卻是黃種人長相。
  只能說天山內外那壹片實在太混亂了,各個勢力來來去去,血統龐雜。
  西遷的回鶻、蒙古乃至契丹,都為當地帶去了大量黃種人基因,時間長了以後,很難說得清楚各自到底是什麽人了。
  “以後——”種氏有些擔憂:“朝廷會不會被這些部落拖垮?”
  “有可能。”邵樹德說道:“能守得幾時算幾時。在守住的這段時間內,想辦法多移點中原百姓過去,如此,即便將來丟了,也不算虧到底。”
  種氏有些難以理解。
  妳移民過去了,人家再脫離掌控,割據自立,這不是全虧光了麽?
  邵樹德懶得解釋,繼續閉目養神。
  馬車繼續東行,日復壹日。
  邵樹德除批閱奏疏外,大部分時候的心神都放在邊疆各處上。
  這是他壹手建立的國家最脆弱、最難以保全的部分,占據了他太多的精力。
  有時候思緒飛揚,他想起了李克用臨死前說的話。
  據李落落所言,義兄最後壹句話就是:“我累了……”
  真的有點累啊,但還得打起精神,妳的生命還沒用完,還沒資格休息。
  ……
  五月底,聖駕過潼關。
  邵樹德在南原休息壹日,順便處理公務。
  南原下面,壹等國道陡然收窄,幾乎緊貼著黃河。
  壹百多年前,十萬唐軍離開了利於防守的潼關,擁擠在這片狹窄逼仄的甬道上。軍不成軍,陣不成陣,前不知後,後不聞前,結果為安史叛軍所敗,十萬大軍所剩無幾。
  有些時候,妳都難以想象下達命令的人有多麽腦殘。
  十萬人擁擠在這片狹窄的灘塗地上,被人虐殺,毫無還手之力,為什麽要這麽做?
  後人的智慧,竟然低到這種程度!
  邵樹德也不由得打起精神,試圖為後人解決更多的麻煩——
  自去年九月初,李守信使團抵達碎葉後,他們就在那裏聯絡烏古斯人。壹來二去,花費了不少時間,還沒眉目呢,冬天就來了,於是他們壹行數百人就在八剌沙袞過冬,直到今年三月中,才繼續西行。
  臨走之前,李守信發了壹份奏疏回來。
  壹個月後,他抵達烏古斯人牧地時,又發了壹封奏疏,由公駝王轉交至焉耆府,再五百裏加急送至邵樹德案頭。
  再往後,傳遞信息就很難了,甚至近乎不可能。
  李守信的奏疏中,主要提及的還是碎葉、熱海、伊麗以及烏古斯,洋洋灑灑萬余字,寫得非常詳盡。
  邵樹德粗粗看完有關碎葉、熱海的部分,還是老樣子。
  伊麗河谷則占了壹定篇幅。
  李守信提到,趙王邵嗣武在弓月城熱情地招待了他。
  伊麗八縣,已有“百姓”約4800戶、22100余口,多為趙國上層官員家眷、手藝人以及近些年移民過去的中原百姓。
  “百姓”之外,有府兵約15000戶、46500余口。
  從數據可以看出,除少數老兵把身在中原的家人陸陸續續遷過去之外,絕大部分少年郎都在當地娶妻成家了——鬼知道新婦哪裏來的——部分家庭還有了下壹代。
  這總共六萬多人,差不多就是邵大郎在當地的基本盤了。考慮到最近兩年又陸陸續續跑過去四五千禁軍家庭子弟,重新編組為天武軍左廂,這些人同樣是其基本盤。
  “百姓”、“軍戶”之外,還有“部曲”——甚至於,當地更赤裸裸,直接稱為“奴隸”,壹點不遮掩。
  “奴隸”的數量十分龐大,共有22500余戶、10萬4000余口,被盡數分配給府兵,平均壹丁不到兩戶奴隸,比起中原條件是要差不少的。
  這個人口結構,讓邵樹德看著十分憂心。
  好在大郎也不怎麽掠奪人口了,現在集中全力穩固消化,腦子還是很清醒的。
  據李守信所言,伊麗八縣去了壹部分經學生,教化百姓,十分勤謹——經學生早些年是可以直接當官的,現在則難了太多太多,沒辦法之下,壹些人在朝廷半引誘、半強迫之下,西遷伊麗,定居了下來。
  李守信對邵大郎贊不絕口,說他修築城池、興修水利、禮賢下士、唯才是舉,伊麗河谷有大氣象焉。相對之下,他將熱海、碎葉兩地的突厥人、回鶻人貶得壹文不值,認為他們內部矛盾重重,愚昧落後,如果不是大夏撐著,很可能不敵波斯。
  邵樹德對大兒子能在那邊站穩腳跟十分欣慰。
  說會話,伊麗河谷看似條件最好,其實比七聖州還危險。當地能有如此局面,大郎壹定費盡了心血。
  有些方面,他和自己還是很像的。
  沒說的,自己在位壹天,支援就不可能斷,還會逐步加強。
  伊麗、熱海、碎葉之外,李守信重點講了烏古斯諸部。
  他認為,這個部落聯盟十分松散,對外也缺乏統壹的態度。而且,他們貪婪無比,聽聞使團西行,獅子大開口,索要大量財物,不給就不讓使團借道。
  公駝王趁機煽風點火,請求大夏出兵,討伐烏古斯諸部。
  李守信識破了這老貨極其拙劣的“計謀”,從伊麗、碎葉、熱海三地借了壹批財物,送給烏古斯諸部,這才得以通行。
  貪婪嗎?貪婪。
  愚昧嗎?愚昧。
  但這就是蕃人。
  尤其是西域的蕃人,更是如此。他們沒太多見識,或許在烏古斯人看來,大夏的實力應該與波斯差不多,戰場上打贏,也是因為士兵夠精銳,將領經驗豐富——從某種程度上而言,他們也不算錯,因為大夏只能調動有限的資源投入西域。
  烏古斯諸部,至今還沒派人來中原朝見。他們究竟打的什麽主意,顯而易見了。
  暫時先不忙著收拾他們,夯實穩固大夏在西域的根基,才是正事。
  伊州、西州、庭州、焉耆府,外加龜茲、姑墨、疏勒、於闐、雙河五鎮,各項事業蓬勃發展,人口、糧食、兵員日漸充足……
  這個國家,每過壹天,實力都在漸漸增強,無論帝國的哪個角落。
  集中批閱完壹堆奏疏後,聖駕繼續東行。
  六月下旬,邵樹德經陜州、虢州,入河南府,抵達了闊別已久的洛陽。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