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九章 朝鮮世子繼位
大明之南洋再起 by 聽風煮雨夜
2023-5-13 21:39
鑒定師思索了壹陣,然後開口說道。
“這些商品差不多價值三百塊銀元!這個價格絕對的公道,童叟無欺,整個仁川城沒人能再給出更高的價格了。”
“但如果妳要紙幣的話,只能兌付兩百九十塊的大明紙幣!”
“請問貴客是要兌付銀元還是紙幣?”
清軍士卒聞言,心中泛起了尋思,對鑒定師的話有了意動。
三百塊銀元,可不是什麽小數目!
如果要是兌付成銀元的話,攜帶會很麻煩。
三百塊銀元,壹枚銀元差不多重壹兩,壹斤十六兩,三百枚銀元差不多能有二十斤重,可不是壹個小數字。
而紙幣的攜帶就要方便很多!
當然了,他之所以會意動,最主要的原因並不是因為紙幣方便攜帶。
而是現在的大明紙幣的信譽是相當的有保障的!
在整個東亞,傳統的天朝上國的勢力範圍之內很,絕大部分的國家和地區,大明的紙幣都是硬通貨。
並且還能隨時溢價兌付銀元。
這才是關鍵!
沒見這邊兌付銀元的話可以兌三百塊,而紙幣就只能兌付二百九十塊了嗎?
那十塊銀元的差價,就是大明紙幣的溢價!
也是大明紙幣現在有多硬通的證明!
最終,這名清軍士兵下定決心說道。
“都兌付成紙幣吧,方便攜帶!”
鑒定師點頭表示贊同,然後取出壹疊文件來,在上面進行了簽字。
他簽完字之後,又將文件交給了對面的那名清軍士兵,開口說道。
“請簽字確認!”
“貴客這邊簽完字,我就可以為貴客開具支票,然後貴客就可以去櫃臺上提錢了。”
那名清軍士卒拿過文件來,但他並不識字,也不會寫字。
只能是拿過印泥,然後拿大拇指在印泥上按了壹下,在手指沾滿印泥之後,又在文件上留下了壹個通紅的手指印。
鑒定師見此,接過文件檢查之後,開始為他開具了壹張支票。
支票上寫著支取二百九十塊紙幣的字樣,以及鑒定師的個人簽名和印章。
手續十分的完備!
“拿著支票,便可以去櫃臺處直接支出相應的銀元或者紙幣!”
對面的清軍士卒接過支票,壓低聲音開口詢問道。
“兄臺,我聽說妳們這裏有買軍火的,不知具體是怎麽買的?”
手上有錢了,除去帶回家給家人之外,對壹個士兵來說,第壹選擇肯定是為自己置辦壹身好兵器。
而這名清軍士卒在典當他搶來的財物之前,便已經打聽過了,知道這間商鋪裏是有軍火出售的。
據說這間商鋪裏出售的軍火,很多都是明軍那邊淘汰下來的八九成新的武器軍械!
雖然說是被明軍淘汰下來的二手貨,但質量絕對沒的說!
鑒定師聞言,眉角挑了挑,但還是開口說道。
“嗯,有是有,但價格可是不便宜!”
這名清軍士卒聞言,也不怎麽在意,只是開口說道。
“有就行,有就行,價格不重要!”
武器裝備這玩意在戰場是能夠保命的,只要好用,價格貴些也無所謂。
鑒定師見此,也不再多說什麽,從椅子上起身,開口說道。
“隨我來吧!”
說話間,他便引著人往商鋪的後院走去。
來到後院之後,他們穿過兩道門廊,走到了壹間上了鎖的房屋外。
鑒定師掏出鑰匙,將鎖打開然後推門走了進去。
房間內的光線有些昏暗,陽光從推開的大門處照射進來,將空氣中的灰塵照射的清晰可見。
這名清軍士卒瞇了瞇眼睛,然後便看清楚了這間房子內究竟都有些什麽東西。
最顯眼的便是擺在最中間的壹套半身胸甲!
胸甲上被擦著桐油養護,鋥光瓦亮。
上面隱隱有些刀劍劈砍留下的痕跡,異常的顯眼。
除去這壹套半身胸甲之外,便是壹把火槍,壹柄刺刀,壹把唐直刀,還有弓弩,箭矢,手榴彈等物。
但每樣都只有壹件!
擺明了這就是些樣品!
當然了,這些商人出售的武器肯定不會是明軍現役的武器,基本上都是明軍報廢不要了的二手貨。
比如說火槍就是沒有膛線的,手榴彈不是拉繩式的,而是那種需要點火的老式手榴彈。
火槍所配套的火藥,以及手榴彈內部的爆炸藥,也只是普通的粉末狀黑火藥,並沒有進行顆粒化處理。
其他的倒是沒什麽!
這名清軍士卒見到這些武器,眼睛裏迸射出亮光來。
大步走進屋內,對著這些樣品便是不斷的撫摸,看起來像極了壹個變態癡漢。
“就這些東西嗎?開個價吧,如果價格合適,我便都要了!”
這名清軍士卒在詳細檢查了壹遍這些武器軍械之後,忍不住開口說道。
鑒定師聞言,卻是搖頭說道。
“這裏的只是樣品,不賣的!”
“貴客如果想要從我們這裏購買武器,需要先填寫預購清單,然後我們這邊才會從別處進行調貨。”
“如果我現在寫那什麽清單,什麽時候能到貨?”
這麽清軍士卒忍不住詢問道。
鑒定師沒有什麽猶豫,直接了當的說道。
“不出意外的話,貴客您在填寫預購清單之後的兩到三天之後,就可以來我們這裏提貨了。”
說是從別處調貨,其實也不盡然!
這間店鋪是有著大明官方的背景的,他們的貨物倉庫其實現在就在仁川港外的海面上飄著呢。
隨時可以調貨!
此言壹出,這名清軍士卒面露意動,然後便隨著鑒定師去填寫預購清單去了……
……
大明光復二年,十月初九!
朝鮮世子李焞接到了來自大明天子的冊封聖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朝鮮世子焞,溫良恭儉,德才兼備,敏而好學,睿而有信……可繼任朝鮮國王!”
“以彰教化,以顯功績!”
“欽此!”
鐘明親自帶人出現在了李焞面前,向李焞宣讀了大明天子的聖旨。
李焞身上穿著壹身親王蟒袍,跪在地上,叩首行禮,然後開口說道。
“臣,朝鮮世子焞,接旨!”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
只是,在接旨的時候,李焞的身體卻是在微微顫抖。
臉上也是完全的面無表情,不見絲毫的欣喜之意。
但是,此時的他也算是想通了,接受了現實。
不再對朝鮮內附大明之事,抱有任何的僥幸心理了。
他現在只希望,大明天子能善待他和他的家眷!
不要在徹底吞下朝鮮之後,行斬草除根之舉……
隨後,李焞被從地上攙扶了起來,幾名太監內侍上來,將皇帝禦賜的蟒袍王冠穿戴在了李焞身上。
這是壹身親王的袍服!
按照禮制來說,只是壹個郡王的朝鮮王是沒資格穿這壹身衣服的。
但是,眾所周知,大明對朝鮮素有優待,朝鮮國王雖為郡王,卻是被允許破例可以使用親王袍服,以示恩寵。
只是,如今李焞對自己身上穿著的這壹身袍服,卻只感覺諷刺。
恩寵?
這他娘的算哪門子的恩寵?
李焞被簇擁著從驛館中出來,前往了皇宮。
準備朝拜天子以及謝恩!
奉天殿上,朱宏煜端坐在龍椅上,施施然的接受了李焞的朝拜。
然後面無表情的開口說道。
“卿家平身!”
李焞從地上爬起來,開口說道。
“啟稟陛下,如今我朝鮮山河破碎,百姓罹難,我李氏上下實在無力維護朝鮮之安危。”
“今,朝鮮上下願敬獻山河圖冊於陛下,內附於大明!”
“還請陛下恩準!”
李焞十分懂事的將壹封國書當眾奉上,並提起了內附之事。
朱宏煜聞言,知道時機已到,便也不再推辭。
直接了當的開口說道。
“朝鮮乃我大明第壹親藩,上下生民百姓皆仰慕王化!”
“如今朝鮮願意內附於大明,實乃朝鮮百姓之福!”
“但這裏面,朝鮮李氏對朝鮮上下的教化之功,也是不可抹殺的……”
朱宏煜先是高度贊揚了朝鮮內附大明的明智。
然後有表揚了朝鮮李氏對朝鮮上下的教化之功勞。
最後的最後,朱宏煜開口說道。
“傳旨,晉封朝鮮王為親王爵!”
“賞賜南京城內宅邸壹座,良田十萬畝,江南莊園壹座,玉如意十對,宮燈十對,蜀錦壹千匹,珍品皇室專供玲瓏瓷壹套,蘇繡四季袍服壹套,親王冠冕革帶……”
除去這些這些賞賜之外,便是大量的金銀珠寶,侍女奴婢之類的了。
雖然朝鮮是在他的諸多手段之下,才“自願”內附於大明的。
但朱宏煜並不介意把事情的首尾給處理的漂亮壹些!
厚賞朝鮮王室,以彰顯天朝皇恩!
讓其他的藩屬國也看到內附大明的好處,等他們在自己國內也混不下去之後,也好來內附大明……
說白了,也就是裝點門面!
對於壹些國力不錯的大國來說,內附大明肯定是不願意的。
到南京去做壹個富家翁,哪裏有在自己的國家作威作福來的舒服?
但對於壹些人口不過萬數,地盤也很小的小國來說,說不定他就心動了呢!
這事情有棗沒棗打三桿總不會錯,反正也不會有什麽損失。
對比起大明吞並朝鮮所能得到的利益,朱宏煜給朝鮮國王的這些賞賜,完全是不值壹提的。
……
朝堂上終於將朝鮮內附之事敲定!
大明也開始著手準備起了出兵收復朝鮮,以及輿論宣傳事宜。
大明朝廷的喉舌,大明日報上,便長篇累牘的登載了此次朝鮮內附之事。
並不斷表明朝鮮內附,對大明的好處有多少!
並且,在大明官方的宣傳之中!
此次朝鮮內附,完全就是朝鮮上下哭著喊著,數次上書要內附於大明。
大明這邊本來是不願意答應的,最後實在抹不開面子,才被迫同意朝鮮的內附!
不斷的強調,這次大明吃下朝鮮,是光明的,是正義的,是符合禮法的,是對天下都有利的。
說白了,也就是朱宏煜在為自己洗地!
嗯,他要臉!
……
參謀部,會議室內!
此時的參謀部還在商議出兵朝鮮的事宜。
壹個個參謀部的高級參謀,絞盡腦汁的謀劃著大明該如何攻下朝鮮。
其實,對大明來說,想要在軍事上站穩朝鮮並不難。
此時,朝鮮王國的軍隊幾乎已經被入寇的滿清擊敗或是收編了。
整個朝鮮半島上的軍隊,現在成氣候成規模的只有清軍。
而等到年後,最遲明年上半年,清軍便會帶著這些軍隊,跨海征倭!
到時候,明軍只要派兵接手朝鮮防務就可以了。
或許會有仗打,但肯定不會過於激烈。
真正麻煩的,其實是大明對地方的有效占領。
哪怕是朝鮮上下漢化程度很高,哪怕是有滿清替大明做臟活清理朝鮮的固有勢力。
大明想要壹口吃下整個朝鮮,肯定也是會有阻力的!
地方絕對會有死腦筋朝鮮原有既得利益者,為了自己的利益選擇站在大明的對立面,為了朝鮮的“獨立”和“自由”而戰的。
這些人,才是真正的麻煩!
到時候,為了朝鮮局勢的穩定,大明少不了要在朝鮮駐軍。
……
朱宏煜吃完午膳,在午休之後,在禦書房中接見了何文安。
何文安是壹位老臣了,當年崇禎年便已經中得進士,入仕為官了。
只是很可惜,他才剛當官沒多長時間,甲申國難便爆發了!
面對清軍的鐵蹄,何文安雖然怕死沒有殉國,但卻也沒有選擇入仕滿清,算是保留了自己最後的骨氣。
屬於和錢謙益差不多的那種!
怕死,但也不願意當漢奸為滿清做事。
等到大明光復之後,何文安選擇了再次入仕,想要壹展其胸中抱負。
對於這樣的臣子,朱宏煜說不上喜歡,但也並不厭惡。
因為怕死實在是沒啥好說的,人人都怕死,人之常情!
再者說了,在這個時代混的時間長了,朱宏煜本就很靈活的道德底線,現在就更加靈活了。
今日,朱宏煜之所以選擇召見何文安,則是因為何文安向朱宏煜上奏書,言恢復漕運之事。
朱宏煜壹時間拿不定主意,所以才會召見何文安問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