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明末有套房

tx程誌

歷史軍事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 比如——全旭。 他在北京壹家影視公司當宣傳策劃,拿著不算太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壹零八章 家丁兵第二次擴張

我在明末有套房 by tx程誌

2022-3-2 21:19

  “求求東家,給俺們壹條活路吧!”
  眾人跪在地上,不停的磕頭。
  眾人哀嚎連天,不少人眼淚鼻涕橫流,讓人看著心酸,聞著落淚。
  全旭的臉上卻沒有任何表情,他不想繼續采取明朝落後的農業生產模式。
  明朝的這種落後模式,直接束縛了太多的農民。
  而農民偏偏是最可憐的,最窮的壹群人。
  對於明朝的改革,要從根子上改革,就是直接改變農業生產方式。
  美國是壹個現成的例子,只有不到四百萬人口,卻擁有高達二十八億畝耕地,土地相對集中,農產品的價格就可以降下來。
  很多人會認為,美國經濟如此發達,生活成本肯定非常高,就像北上廣深,收入雖然高,生活成本也是全國最高的。
  似乎這才符合常理。中國的壹線城市生活成本,大大地高於二三線城市。
  事實上,根本就不是這樣。壹個雞蛋9分錢。壹個雞腿幾分錢,壹斤大米0.42元。純凈水,24瓶售價3.99元,每瓶0.166元。小豬肘子每磅壹兩塊錢,妳信嗎?(首先聲明,老程不是美分,以上數據取自新浪新聞,作者我是西蒙周)
  美國生活食品為什麽會這麽便宜?
  答案其實很簡單,生產成本。
  中國九億農民,種地的成本遠遠高於美國,糧食價格下賤,九億農民該提反對意見了。
  古代朝廷都有壹條金科玉律“谷賤傷農”。
  所以,壹旦糧食價格過低,朝廷就會人為幹涉市場價格,從而平衡農民收益。中國的農民收入是逐年增加的,當然,這只是字面數據。
  如果中國農民擁有人均壹千五百畝土地,壹家三個人四千五百畝地,哪怕麥子每斤只賺兩毛錢,按照畝產千斤計算,壹畝地就是兩百,四千五百畝地,就是九十萬。
  那麽降價不是不可以接受,中國農民壹畝地可以賺至少八百塊,但是人均不到兩畝地,種地的收入勉強過千元。
  土地集中,不僅僅是可以降低價格,自然而然推著農業科技的發展。
  就以農用拖拉機為例,中國目前最大功率的拖拉機是東方紅LW4004重型拖拉機四百匹馬力,再大的就沒有了。
  中國難道無法克服大型拖拉機的技術嗎?
  顯然不是,主要是因為中國沒有大型農業機械的市場,九億農民分攤不到十八億畝地,根本就不需要大型農業機械,相反,像爬山虎型的旋耕機,卻銷售火爆。
  把農民束縛在土地上,其實是最浪費人力的。
  人總是要吃飯的,可是壹旦沒飯吃,那只能造反了。
  土地兼並是歷朝歷代亡國的根源。
  華夏民族其實就是在這個怪圈裏打轉。
  從西漢末年開始、再到東漢,包括三國兩晉南北朝,也包括唐宋還有明清,都是因為土地兼並,朝廷財政破產,最終,官逼民反,整個王朝土崩瓦解。
  伴隨著壹次又壹次的末世戰爭,華夏文明璀璨的魂寶卻壹次又壹次在戰火中損壞或者消失。
  有學者發現:歷代制作指南車的僅有20人,秦青銅寶劍的防金屬腐蝕技術失傳還有記憶金屬,失傳。王禎《農書》記載的早期蒸汽機原理,明朝熱兵器技術的大量推廣,無論是迅雷銃十八連發,已經具備了機關槍雛形,還是燧發槍……
  然而,卻因為明末戰亂而戛然而止。
  平分土地,都有壹個難以解決的難題。
  那就是隨著人口的增加,土地總有壹天會不夠分。
  其實,明朝的農民壹直都非常貧困,既然豐收了,他們得到的糧食卻賣不上價錢,最終的利潤都會被中間糧商賺走。
  全旭決定不再采取明末傳統的耕作方式,從下到上,慢慢改變社會結構。
  取消佃農制度,只是開始的第壹步。
  雖然全旭有十五萬畝地,十五萬畝地聽上去非常多,事實上,還真沒有多少。
  如果采取機械化作業的方式,壹個成年人打理壹兩千畝,問題不大。
  “東家,多交壹鬥租子,您看中不?”
  “東家,原來俺們每畝交五鬥,現在交六鬥?”
  郭松義先生查閱資料得知“明後期北方的旱田上上田畝產可超過1石,上地1石左右,中地0.7—0.8石、0.6—0.7石,下地0.3—0.4石、0.2—0.3石。”
  交六鬥租子,幾乎等於混口飯吃,勉強不至於餓死。
  如何再高,那就沒有辦法了。
  眾人看著全旭絲毫沒有動搖的樣子,非常失望,他們紛紛起身,準備逃亡。
  就在這時,全旭說道:“我不準備把地租給妳們種,但是,可以招募妳們為工人,為我工作,我給妳們飯吃!”
  那名白發蒼蒼的老人家,壯著膽子道:“我們只會種地!”
  “不會的妳們可以學,誰也不是天生什麽都會,連吃飯、走路都是慢慢學會的。”
  全旭接著道:“為我工作,每天管飯,壯丁每月五十糧,壯女每月四十斤糧食,年老體弱者,可酌情放寬工作限制!當然,分到的糧食會更少,不過會技術的,工錢會更高。”
  眾人開始在心中計算開來,按月全旭的說法,關鍵是管飯,壹對年輕的夫妻,壹年可以賺到八石四鬥,這可比他們租地劃算多了。
  白發蒼蒼的老人家擠在前面:“東家,妳說,我這樣壹把年紀,還能幹啥?”
  全旭望著老人家身上的補丁:“給妳地,妳有力氣種嗎?”
  “我,我能!”
  全旭笑道:“種地可不是輕活,種地只要能幹,其他壹樣可以,我有壹座窯場,妳去搬磚吧,每天三頓幹飯,再給三十斤糧食!”
  如今,在全旭的集團中,待遇最好的人,就是家丁兵,其實則是會技術的工匠。
  階級已經劃分,按照時間先後順序。
  全旭接著道:“妳們願意給我幹活,就去找袁管事簽訂契約,白紙黑字,咱們寫得清清楚楚,如果不願意幹,還想種地當佃戶,那麽請便妳們可以自己去其他大戶那裏碰碰運氣。”
  隨著全旭的話音剛剛落,事實上並不是所有人都希望當工匠,眾人議論開了。
  “現在怎麽辦?”
  “老天爺,求求睜開眼吧!”
  “這讓我們怎麽活啊!”
  ……
  全旭沒有理會眾人,直接上了馬車,他與二娘、三娘返回全氏大院。
  袁世卿望著全旭的背影,長長嘆了口氣。
  坐在馬車裏,全旭躺在沙發上,閉著眼睛養神。
  三娘忍不住的晃動著全旭的胳膊:“相公,妳要做什麽?”
  “什麽做什麽?”
  “就算您不滿意他們那些佃戶,也可以從中挑選壹些年輕能幹的!”
  二娘也有些顧慮重重的道:“對啊,相公,咱們家裏這麽多地怎麽辦?”
  “涼拌!”
  全旭不以為然地笑道:“放心吧,我這些地可舍不得荒廢了!”
  全旭沒有忘記,他是壹個糧長,需要承擔八千石糧稅的重任。
  全旭已經下決定改造大明朝,就要從根本上改造,難道讓他繼續明朝原來的模式嗎?
  這樣肯定是不行的。
  他就算可以通過不懈的努力,開創壹個盛世王朝,結果和大明王朝壹樣,因為人口暴增,土地不堪重負,最終功虧壹簣。
  任何改革都是要有犧牲的,這是必然反應。我們現在看到的城市,都是幹幹凈凈的。很多網友嘲笑印度的臟亂差,熟不知北京原來也是這樣,隨地大小便,滿城盡是黃白汙濁,最初在治理的時候,老百姓反抗:“不讓隨地屙屎撒尿,還有沒有王法?”
  不是什麽東西都值得保留,盡管不情願,也必須推行下去。
  就目前而言,他以企業的方式治理全氏集團,還是成功的。
  因為有靈活的激勵政策,下屬的窯場、鐵匠工坊、木匠工坊、包括女人坊,他們都各自展開自身業務的發展。
  隨著華山虎訂購的貴重木材到貨,郭富貴帶領的木匠們正準備大展宏圖,準備打造壹批明代工藝的家具。
  全旭又可以獲得壹個後世財源。
  如果采取純手工工藝,用金絲楠木的木料,打造壹張千工拔步床,放在後世能賣多少錢?
  就是壹千八百萬。
  這種所謂千工拔步床其實只是普通版,不是奢華尊貴版本的。
  當然,販賣木料也行,關鍵是再貴的木料,也沒有明代工匠們的技術加工後更值錢。
  女人坊的技師們,為了獲得更多的提成,開始為客人們解釋各種各樣的美容護理產品,她們的服務更加細心、周道。
  鐵匠工坊在打造煤球模具賺到第壹桶金之後,開始陸續生產樺犁、鋤頭、以及叉子,各種工具。
  至於煤球場也開始擴張業務。
  此時的全旭大院,已經慢慢形成壹臺機器,開始自主運轉。
  要想改革,肯定需要阻力,也會受到打擊,武力保障是必須的。
  隨著袁世卿會從佃戶中招募大量的員工,全旭就可以再壹次擴張家丁兵隊伍了。
  來到全旭大院,羅世明趕緊迎上來。
  “全爺!”
  “通知下去,我要再次招募家丁,但凡男子十六歲以上,三十五歲以下,女子十六歲以上,三十歲以下,皆可參加!”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