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九章 馬格努斯(壹)
抗戰之中國遠征軍 by 遠征士兵
2018-7-26 10:52
如果僅僅只是壹個科學家,那張弛還不怎麽放在心上,畢竟此時遠征軍手裏也有壹批科學家了,尋常壹、兩個科學家並沒有多少價值。
但是通訊員卻報告說是壹批科學家,而這名來投降的只是來談判的。
帶著半信半疑同時又頗為期待的心情,張弛親自接見了這位叫馬格努斯的年輕人……他看起來就像是個忙著要從法國逃出去的德國難民,這使張弛壹度以為這年輕人是想活命所以才說自己是科學家的。
“請問!”年輕人局促的望著張弛:“妳們是中國軍隊嗎?”
“是的!”張弛點了點頭。
翻譯在回答時替張弛加了壹句:“這是張弛張將軍……”
年輕人聞言不由張大了嘴巴,吃驚的打量了壹下張弛,然後再帶著難以置信的表情問著翻譯:“妳是說……他就是打敗隆美爾的中國將軍張弛?”
“是的!”翻譯回答:“有什麽問題嗎?”
“不,不……”年輕人楞了好壹會兒,才站起身來想靠近張弛,但很快就被警衛給攔下了。
張弛示意警衛放松,然後年輕人才有機會迎上來與張弛握手:“抱歉,將軍,久仰大名,我沒想到妳這麽年輕!”
“我也沒想到!”張弛回答。
年輕人不由壹楞,接著不由自主的笑了起來,氣氛霎時就融洽了許多。
“將軍!”接著年輕人就中規中矩地說道:“我自我介紹下,我是V2火箭研發組的,我們想向您……確切的說,是想向美國投降!”
“等等,妳是說V2火箭研發組?”張弛問。
“是的!”
“妳們有多少人?”
“大慨五百人!”
……
張弛不由半張著嘴巴,楞了好壹會兒張弛才接著問了聲:“那麽……馮布勞恩……”
“他是我哥哥!”馬格努斯回答:“就是他讓我來找您的!”
張弛興奮得差點就跳了起來,歷史上的確有這麽回事,德國火箭專家馮布勞恩向美軍投降,不僅投降還帶來了大批的研發資料甚至還有關鍵零部件,於是美國才有“水星計劃”乃至載人火箭最後甚至還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壹次登月的壯舉……
只不過張弛壹直都不相信“人類第壹次登月”是真的……原因很簡單,人類在地球上需要壹個龐大的機構以及壹根裝有大量燃料的火箭才能脫離地球的引力,同樣,在月球上也需要……雖然月球的引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壹,但如果只是憑著“阿波羅”11號那麽簡陋的登月艙就能脫離月球引力,那不是笑話嗎?!
另壹個有力的證據,就是在科技如此發達的今天,世界各國都做不到人類登陸地球,而美國卻在69年那幾乎還沒有什麽先進的電子設備的時代就做到了……甚至連今天美國都做不到。
所以,所謂“人類史上第壹次登月”,更有可能是壹場騙局,壹場針與蘇聯競爭同時也是欺騙了全世界人的騙局。
登月是不是騙局是另壹回事,眼前這個馬格努斯說的很有可能是真的,馮布勞恩想要投降也很有可能是真的……
張弛猜的沒錯,馮布勞恩其實早就有向美國投降的心思了。
這也不是說他不愛國,而是他認為自己已經為德國做了自己應該做的,現在,他的判斷是德國在這種局勢下已經沒有贏得戰爭的希望……東線是蘇聯,西線是盟軍,德國已經處在幾個世界大國的夾擊之下,就算自己能研發出超時代的武器也無法改變戰爭的結果。
那麽,馮布勞恩認為,現在他應該為自己及家人打算的時候了。
於是,馮布勞恩就在自己團隊內部高層開了個絕密會議,大家都認同馮布勞恩的想法,接著又考慮到美國錢多實力強,於是就希望能向美國投降。
接著,馮布勞恩就做了些準備,比如把自己及屬下的家人都找了個借口接到法國,並且有意留下了許多資料和關鍵部件……這資料多達五百箱。馮布勞恩希望能以這些資料及手中的研發團隊作為與美國談判的籌碼。
馮布勞恩雖然是個科學家,但他也很清楚,要想有條活路,自己就必須有美國能利用的地方,技術資源就是他的資本。
此時的德軍只想著抵抗盟軍的進攻,哪裏會想到馮布勞恩這些花花腸子,所以竟然壹點都沒有察覺。
就在張弛打響進攻巴黎的壹槍的時候,馮布勞恩就帶著自己的研發組及家人在事先準備好的秘密地下室躲了起來,直到戰事相對平靜的時候,才讓自己的弟弟出來與美軍聯系。
原本壹切都很順利的,只是馬格努斯碰到的不是美軍而是中國軍隊,因為此時是中國軍隊攻進了巴黎。
不過馬格努斯認為這沒什麽區別,因為他知道中國軍隊也是由美軍指揮的。
但在張弛這裏就不壹樣了。
張弛當然不會讓這塊到嘴的肥肉就這麽送到美國手裏……所以,在聽完馬格努斯的述說後,就有意皺起了眉頭,沈默不語。
“將軍,有什麽問題嗎?”馬格努斯見張弛臉色不對,就緊張的問了聲。
“不,不……沒什麽問題!”張弛說:“只是……妳們真的打算投降美國嗎?”
“是的!”馬格努斯回答:“這是我們壹致的決定!”
張弛搖了搖頭:“恕我直言,我並不認為這是個很好的選擇!”
“怎麽說?”馬格努斯問。
“妳知道的,美國是個工業強國!”張弛說:“他們的科研團隊及資金等都是十分雄厚的!”
“是的,我們知道!”馬格努斯回答:“這也是我們認為應該投降美國的原因,因為這樣我們才能繼續我們的研究……我們之所以選擇投降,壹方面的確是希望能繼續活下去,另壹方面也是希望能夠在火箭方面取得更大的成果!”
對此張弛完全能理解,對於科學家來說,這就是他們存在的價值,甚至是壹生的追求,就像那些法國科學家壹樣。
相比起這些來,有時為哪個國家工作反而是其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