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壹十七章 百姓造反,平亂還是安撫?
大明:我,調教木匠皇帝 by 風少羽
2023-12-10 19:02
“二狗哥,楞著幹嘛,快把蜀王抓出來啊!”
王二狗身後壹個義軍漢子焦急的喊著。
“蜀王不在裏面!”王二狗的聲音有些迷茫。
“什麽?!”幾個義軍漢子懵了,他們連忙湊上去壹看,果然,空蕩蕩的車廂裏香爐、軟墊、屏風等等物件都有,就是缺了蜀王朱至澍!
“朱至澍那個該死的早跑了!”壹個義軍漢子咬牙說道。
出現了這種情況,這些義軍漢子那還不清楚事情經過?
肯定是朱至澍那個色厲膽薄的家夥剛才趁勢不妙跑了!
“首領!朱至澍跑了,快追啊!”王二狗大聲喊道。
這句話喊出來,無論是正在和王府守軍拼命的義軍壯士還是正在苦苦抵擋的守軍將士都懵了。
朱至澍跑了?
他竟然跑了?!
那麽自己這麽多人在這裏浴血廝殺,同袍手足死傷慘重為的是什麽?!
幾個義軍首領妳看看我,我看看妳,其中壹個書生打扮的當即喊道:“還楞著幹什麽?朱至澍就算是跑能跑到哪裏去?打起火把四下尋找,現在誰先找到朱至澍誰就贏了!”
眾人回過神來立刻吩咐兄弟們四散開來尋找朱至澍的蹤跡,都懶得和王府的守衛們去拼命了,而王府守衛們此時也是顧不得眼前這些人,趕忙去尋找朱至澍。
畢竟剛才的戰場上,雙方妳來我往,鳥槍火銃,弓矢不斷,那麽密集雜亂的打擊之下,誰也不敢保證哪裏是安全的。
朱至澍的確是早早就跑了,當他發現自己被那些造反的泥腿子給包圍後他就想跑了,顯然他很清楚人越多他就越有暴露的危險,因此朱至澍趁著侍衛們和那些泥腿子搏命之時脫去了自己外面的蛟蟒王服,匆匆換上壹身早就準備好的粗布裝扮溜出了車箱跑路。
這壹身粗布裝扮穿在身上加上黑夜的掩護的確瞞過了不少人的註意,本來朱至澍都以為自己能跑了,可誰成想兩邊打的已經紅了眼,火銃鳥槍不斷發射鉛子,而竹弓獵弓更是成片的灑出去箭矢。
在這樣的箭雨打擊下,朱至澍那肥胖的身體沒跑多久就被壹根箭簇射中了。
實際上壹根箭簇對朱至澍這樣的胖人來說根本造不成多少傷害,更何況朱至澍外面雖然是粗布衣服,但裏面可套著絲綢軟甲呢,那箭簇只是掛在了朱至澍身上而已。
但被這箭簇壹射,朱至澍本就緊繃的神經是徹底崩了,這擔驚受怕了壹路,本以為能逃出生天了結果又遇到了暴民!
朱至澍萬萬沒想到竟然有死在這裏的可能,被箭簇嚇得失去了理智的朱至澍拼了命的逃跑,但黑燈瞎火的朱至澍根本分辨不清方向。
他堂堂蜀王出行都是坐著馬車,有著全套儀仗,那還需要自己走路分辨方向?
更何況如今是晚上,而且四周都是交戰的人,但凡有燈火存在的地方必然有喊殺聲和哀嚎聲,這讓朱至澍更不敢輕易靠近,只能是沒頭沒腦的壹路亂跑,到了最後朱至澍自己都不知道跑到了哪裏去。
黑燈瞎火,到處都是刀兵,朱至澍沒頭沒腦的跑著壹腳踩空,整個人就消失在了黑夜中。
而此時,義軍和官軍還在廝殺,雙方拼了命的互相廝殺又各自散出人手去找朱至澍的痕跡,可雙方僵持了整整壹夜,天都亮了都沒找到朱至澍的痕跡。
這下別說起義軍了,成都知府人都已經傻了。
蜀王失蹤這樣的大事他根本無法隱瞞,現在他只能立刻修書壹封派騎士上報朝廷。
天氣壹十四年的開端,伴隨著川蜀之地百姓揭竿起義,蜀王朱至澍失蹤揭開了大幕。
當順天府來的太監帶著錦衣衛壹路到了川蜀之地時,得到的消息就是川蜀之地百姓造反,蜀王朱至澍失蹤!
得知這個消息後,身為天使的太監王保人都傻了。
“什,什麽?!”
“蜀王失蹤了?!”
“川蜀之地數十萬百姓造反?!”
看著發懵的王保,錦衣衛們也是壹臉無奈,不由得王保發懵,他們也發懵啊,如今這個局勢他們還能怎麽辦?
帶隊的百戶說道:“王內監,此間事大,我們如何抉擇?還是抓緊回去稟報陛下吧!”
王保回過神來:“對對對,回京師,快回京師!”
此時川蜀之地有幾十萬百姓造反啊,這個時候去了不就是找死嗎?
於是王保立刻帶著錦衣衛往京師跑,至於川蜀之地他是死活不會去的。
而此時的順天府內,朱由校正誌得意滿的檢閱大軍。
此時的京師大營之中,兩鎮已經完成最新編制的新軍將士正在接受皇帝的檢閱。
朱由校如今穿著代表大明天子身份的龍紋戰甲,頭戴六瓣龍紋明王盔,披著大紅的戰鬥袍,騎著草原進獻的壹匹通體烏黑飄逸如龍的神俊良駒檢閱著大軍。
如今正值新年伊始,兩鎮新軍,三萬三千余將士全副武裝排列整齊,壹面面龍虎旗,日月旗,四象旗等旌旗招展,將士們鎧甲鮮亮,長槍如林。
“明軍威武!”
“明軍威武!”
“明軍威武!”
將士們的高喝聲宛如雷震壹般,配合著金鐵交鳴之音,壹股肅殺之意撲面而來。
看著眼前的百戰精銳,朱由校只感覺全身的血液都在沸騰!
為了今年下半年的征戰,為了徹底壹統山河滅掉遼東,朱由校這段時間付出的可不少,但如今朱由校感覺壹切都值得!
騎著戰馬,朱由校對著身後的百官群臣感慨道:“朕,自繼承大業以來,為效先祖之誌,秉天命,順人心,矜矜業業十三載,與諸位愛卿治得這大明天下國泰民安。如今山河錦繡,四海歸壹,百姓安居樂業,萬邦八方來朝。”
“朕平漠南,滅交祉,定南洋,鎮東夷,可仍有韃虜為患遼東!”
“諸位愛卿如今要精誠團結,勠力同心,今年,朕勢要犁庭掃穴,徹底天下壹統!”
百官群臣齊齊拜服:“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朱由校拔劍直指蒼穹:“諸位將士,養兵千日用兵壹時,爾等如今刻苦操練,待到秋時,且隨朕馬踏遼東,橫掃韃虜,青史留名!”
三萬余將士此時也齊聲高喊著:“陛下威武!”
“陛下威武!”
“陛下威武!”
朱由校正得意之際,忽然有內監快步跑來:“陛下,西南急報!”
朱由校瞥了眼這內監,見其神情匆忙,心中知道西南出事了,當即喊道:“犒賞三軍,新年伊始,當賜酒肉,讓將士們吃飽喝足!”
周遇吉、王大山、韓耀威三將當即拜服:“謝陛下!”
從軍營中離開,朱由校當即喝到:“西南出什麽事了?!”
“成都府八百裏加急,暴民造反,蜀王失蹤了!”內監戰戰兢兢的說道。
“什麽?!”朱由校臉色壹下子就黑了,冷哼壹聲縱馬離開,身後侍衛們立刻跟上,浩浩蕩蕩的護送著皇駕向皇宮前進。
小內監嚇得臉色蒼白,跪在地上戰栗不止,但內心卻是長舒了壹口氣,這壹關他算是過去了。
縱馬回到了皇城,朱由校翻身下馬將馬鞭隨手扔給壹旁的內監:“傳朕旨意,叫內閣諸位閣老來武英殿見朕!”
內監立刻點頭,匆匆跑去傳旨。
很快,張好古、張瑞圖、盧象升、黃立極、喬允升五人齊齊來到內閣,看到的就是穿著鐵甲大馬金刀坐在龍椅上的朱由校。
“臣等參見陛下。”
“諸位愛卿平身。”
朱由校此時還能按捺得住怒意,他指了指桌子上的折子:“王體乾,給諸位閣老念念。”
王體乾拿起折子朗聲念道:“臣成都知府劉良雍叩奏陛下,大明天啟壹十四年初,有成都府、潼川府、嘉定州等五州三府共計十余萬暴民公然造反,圍攻成都府。暴民勢大,不過短短數日已經匯聚超五十萬之眾!”
“暴民悍然襲擊成都,蜀王朱至澍趁夜出城避禍被暴民圍攻,夜中不知所蹤……”
王體乾念完後,連忙退到壹旁,朱由校喘著粗氣,雙眼有些發紅:“暴民造反,短短數日聚眾超五十萬!諸位閣老怎麽看?”
黃立極和喬允升眼觀鼻鼻觀口,楞是裝作泥塑木像。
而張瑞圖和盧象升妳看看我,我看看妳,盧象升起身說道:“回陛下,自新政頒發以來,大誥廣傳四方,百姓安居樂業,天下承平。百姓為何會突然造反,其中必有隱情。”
朱由校看向盧象升:“盧閣老的意思是,川蜀之地有問題?”
盧象升點點頭,沒在說話。
朱由校忍著怒意點了點頭,成都府說暴民造反,他是不可能全信的,畢竟也是親自微服私訪過的,百姓擅長忍耐,如果不是被逼急了,逼得走投無路了,根本不會鋌而走險。
五十萬百姓啊!
“魏伴伴。”朱由校恢復了平靜。
魏忠賢連忙上前:“奴婢在。”
“去,去給朕查,把川蜀之地的事,給朕查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朕要知道百姓為什麽造反,川蜀之地到底發生了什麽。”朱由校的語氣很平靜,但其中的殺意卻讓魏忠賢不寒而栗。
魏忠賢連忙跑下去辦事去了,這調查信息還真沒人比他們東廠更專業了。
翌日朝會召開,朱由校上朝,昨日發生的大事文武百官已經知道了。
這朱由校剛剛上朝,當即就有官員出列:“陛下,臣有本奏。”
“川蜀之地五十萬暴民造反,西南震動!消息壹旦傳開,天下必然嘩然,臣懇請陛下以雷霆手段處置!”
這個官員說完立刻又有禦史出列:“陛下,臣認同孫大人意見。”
“暴民造反,朝廷威嚴何在?西南之地,窮山惡水出刁民,土司、生苗本就與我大明離心離德,如今又有暴民造反,難免這些土司生苗會不會順時而動。若朝廷不能及時平亂,天下必然四處生亂!”
朱由校聽著這些人的話,內心是非常認同的。
是啊,五十萬百姓造反,不管是何緣由,他們已經造反了!
造反,就是在打他朱由校的臉,是在打朝廷的臉!
剛說了大明四海承平,百姓安居樂業,眼下就有五十萬百姓造反,這豈不是說他朱由校治理天下不行,說明他的天啟盛世就是個笑話?
如此多的百姓造反,如果不快速鎮壓,整個西南肯定都會亂起來!
身為皇帝,朱由校最重視的就是江山穩定,他不能坐視大明西南出了亂子,更不能允許這件事影響他的大明江山,影響他的伐遼大計。
這川蜀之地百姓造反,從雲南,從湖廣調兵,應該月余時間就能平定
打定了註意,朱由校問道:“諸位愛卿如何看?”
很快,不少禦史言官,文武官員紛紛出列表示認可出兵平叛,顯然那西南五十萬百姓為何造反他們不在乎,他們只想著鎮壓這些敢造反的百姓。
眼看大勢要成,朱由校都要準備順勢而為了,盧象升出列了:“臣,不贊同!”
朱由校眉頭微皺:“盧閣老有何話說?”
盧象升行禮:“回陛下,此等要陛下快速出兵的言論,實在是壹派胡言!”
“西南生亂,百姓造反,百姓為何造反?究竟是何緣由?爾等不聞不問,只想著鎮壓,此等是為人臣子之道嗎?”
“五十萬百姓,在爾等眼裏究竟是什麽?”
“陛下,出兵平亂容易,但大軍壹出,川蜀之地可就要流血了,到時天下萬民又要如何看待陛下?”
很快又有人出列:“盧相此言卑職不敢茍同!”
“若川蜀之亂不快速平定,天下萬民才會輕視朝廷,陛下乃天子,萬民君父,雷霆雨露具是君恩。如今西南百姓造反,本就是無君無父,不忠不孝之舉,陛下出兵平亂,天下萬民只會更加拜服。”
“若是坐視那暴民為禍,整個西南壹亂,陛下大計如何處理?天下萬民如何看待朝廷?而四海番邦又如何對我大明保持敬畏?!”
“陛下,西南之亂,必須快速平定,遲則生疑啊!”
很快,朝堂之上分成兩派,壹派支持快速出兵平亂,消除西南之禍;壹派則是認為應當查明緣由,看看是否能安撫百姓,讓百姓回去耕田,畢竟五十萬百姓,若是說殺就殺了,那整個西南都要為之鎮痛。
支持快速平叛的,以舊黨為主,而支持先調查緣由的,以新黨為主。
朱由校敏銳的發現,舊黨和新黨之間的理念已經是完完全全的背道而馳。
舊黨支持維護現有權貴士紳權益,同時也是維護皇權,在這個基礎上,沒什麽是不可以犧牲的,五十萬暴民造反?殺了就是了,反正殺了五十萬還有那麽多,殺壹批也能讓天下太平。
但新黨認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萬事萬物都要以民為本,天下不僅僅是皇帝壹人之天下,乃是天下萬民之天下,不能去犧牲五十萬百姓換取所謂的天下太平,應當揪出罪魁禍首平息民憤。
雙方的理念差異讓朱由校心裏也升起了警惕,他看著那些據理力爭的新黨官員,再看看站在前列的內閣重臣,六部尚書,朱由校忽然升起了壹個可怕的念頭:如今五十萬百姓造反,這些新黨能為了百姓而無視皇室威嚴,無視朝廷安危。
那若是有上百萬百姓造反,這些新黨會不會真的以為是他這個皇帝不行,要換個皇帝去平息民憤呢?
這個想法壹出來,朱由校頓時有些不寒而栗,他看著爭執不休的兩黨官員,忽然感覺有些疲憊:“今日就這樣吧,朕累了,散朝。”
壹路陰沈著臉回到武英殿,朱由校飯都沒吃幾口,顯然心情不佳。
隨後的朝會上,新黨和舊黨為如何處置川蜀造反百姓壹事吵得更加激烈,而關於川蜀之地百姓為何造反,也有壹些消息流傳出來。
其中就有朱至澍橫征暴斂,濫用民力,欺壓百姓,肆意殘害人命,導致百姓家破人亡的種種消息。
當這些消息傳來並查到壹些確鑿證據後,新黨官員們立刻硬氣起來:
“陛下,事實已經查明,非是百姓要造反,而是蜀王昏戾,百姓走投無路,被迫造反。陛下當施以仁政,安撫百姓,如此百姓必然散去。”
舊黨官員立刻提出反駁:、“百姓為何不告官而是造反,難道不是他們本就有了反心?陛下此次寬容了他們,那下次壹旦有什麽不順這些暴民的意,他們是不是還會繼續造反?”
“若什麽事不順這些暴民的意他們都可以這樣為所欲為,朝廷還怎麽治理天下,地方官府還怎麽放牧壹方?”
“陛下,此等暴民行徑絕對不容寬恕,必須嚴懲以正視聽,彰顯朝廷威儀!”
新黨官員立刻駁斥:
“百姓上告無門,走投無路還能如何?”
“蜀地官僚貪贓枉法,與蜀王壹同壓榨百姓,橫征暴斂,各種苛捐雜稅是觸目驚心,放眼蜀地,原本好好的天府之國如今是什麽模樣?這是官逼民反,與百姓何幹?”
“陛下,彰顯朝廷威儀豈能用百姓之血?當嚴懲蜀地的貪官汙吏,以正天下人心,如此方是彰顯朝廷威嚴,陛下仁政之舉。百姓必念陛下寬仁,天下萬民也必然歸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