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壹章 觀想境
眾聖之門 by 蝦米XL
2020-3-16 18:31
李太初離開農家許氏。
許宗懿以他為目標,希望自己在十三四歲的時候,就能夠達到他這種境地。
雖然有些困難,但總要努力努力。
眼下在入定境巔峰,許宗懿覺得是時候突破了。
經過古方的熬煉,如今自己的肉身只怕無法在有進壹步的提升了。
在現有的條件當中,已經是能夠做到最好的。
他取出百家鼎,從陶罐裏面倒出水源精華,讓小禍鬥吞吐黑炎進行熬煮。
他置身其中,盤膝而坐。
入定而觀想,這是壹個順其自然的過程,不用強行去突破,當壹個人能夠完成最初步的觀想,就算正式踏入觀想境。
這些水源蘊藏著濃郁生機,如果自身氣血消耗得太過厲害,能夠引這些水源讓自身可以支撐壹段時間,眼下也算是做足準備。
許宗懿看著自己手掌上的小鼎,閉上雙眼,腦海中開始感悟。
在聖農鼎上,有九座大鼎,分別代表著不同的力量。
心鼎如火。
意鼎如山。
智鼎如水。
勇鼎如雷。
靈鼎如風。
育鼎如陽。
祭鼎如陰。
社鼎如地。
稷鼎如谷。
在聖農鼎上面所刻印的時代,鼎乃是族之重器,有諸多象征。
當時的人族,都沒有成立國家,不同的人種聚集在壹起,統稱之人族。
是壹個部落,大家壹起共同相依為命,抵禦外敵。
九種鼎,有諸多不同的形態,也會有不同的妙用。
許宗懿沒有從浩瀚的世界開始觀想,而是從九鼎開始。
心鼎如火。
自他的識海之中,出現壹團火焰。
只見這壹團火焰迅速凝聚成心鼎的形態。
就在許宗懿以為成功的時候,直接開始觀想意鼎。
至少還沒有開始,心鼎瞬間潰散開來,化為絲絲縷縷的火焰。
他再度觀想心鼎,明明已經觀想成功,但在他要觀想其他鼎的時候,心鼎再度潰散。
“這?”當許宗懿睜開雙眼的時候,發現自己身上的力量竟然消耗掉兩成之多。
這才只是觀想了心鼎,還沒有成功。
可見觀想聖農圖對於氣血的消耗有多大。
“觀想聖農圖,不能只知其形而不知其神,這樣妳註定失敗,要用心去了解!”這個時候,豊少的聲音傳來:“妳要自己好好琢磨,其中的意境。”
聖農圖,雖然想要觀想非常的難,但自古以來,能夠觀想此圖者,都是驚世大才,然而為什麽還會失敗,如果只是觀想出聖農圖所刻印的形態,就不會有那麽多人喪生在觀想此圖上面。
許宗懿聞言,沈靜下心來。
心鼎為火。
在那個時代,心鼎的作用是什麽?
他停止了觀想,覺得的確有必要好好研究,磨刀不誤砍柴工。
如果自己沒有把九鼎所涵蓋的真義領會,自己是完全不可能觀想出聖農圖的。
不僅要觀想出其形,還要領會其中的根本,神韻。
許宗懿將自己的意念融入到心鼎,仿佛進入壹個古老的世界。
當年,在混古時代的先民,不少人信仰心鼎。
鼎常年都會有火焰熊熊燃燒,那是來自人族眾生的心火,充滿希望。
有不少人都能夠從鼎內獲得絲絲縷縷的力量。
這些力量會化為火焰,融入到他們的內心當中,使之充滿力量。
壹些內心有多余力量的人,都會把自己的心火融入到心鼎當中,給與其他需要幫助之人。
這是壹種不管是從精神,還是從身體本質上的幫助。
常年在諸多大族的追殺之下,難免會有人感覺到內心疲累,心有余而力不足。
心鼎就能能夠從根本上,讓人心中充滿力量。
生命如火,熊熊燃燒,點燃光亮,然而卻有燃盡的壹天。
無論在多困難,多危險的境遇當中,人心都應該如火燃燒,只要還活著,就不應該放棄希望。
心鼎如火,需以心點亮,照見自身,照見同族,抗爭無盡的黑暗。
這就是心鼎所存在的意義,許宗懿置身其中,感知到這些先民對於心鼎的崇敬,內心也受到感染。
“這應該是心鼎的真諦吧?”許宗懿閉上雙眼,重新進行觀想。
在他的識海當中,那壹團以火焰凝聚而成的心鼎,懸浮在半空中。
然而,觀想遠遠沒有結束。
雖然眼下已經成形,但他要用自己的內心力量去點燃,使其是真正在燃燒。
他引內心的力量,壹團橙色的火焰,沾染著他的血,融入到心鼎當中。
呼!
整個心鼎瞬間燃燒了起來,懸浮在許宗懿的識海當中。
當他睜開雙眼的時候,發現自身的氣血消耗了八成,臉色有些發白。
聖農圖的消耗有多大,可想而知,眼下心鼎已經被徹底觀想出來,需要他壹步步去勾勒。
這註定是壹個漫長的過程。
他喝下壹小口水清米熬煮的粥,感覺渾身上下受到滋養,氣血逐漸恢復。
想要把聖農圖完全觀想出來,需要水磨石穿的功夫,絕對不是短暫的時日就能夠完成的。
所以他決定,先把其他八鼎所蘊藏的真義領略,而後再壹壹觀想。
意鼎如山,許宗懿繼續閉上雙眼去領會。
心鼎,是教會人們無論在如何黑暗的日子裏,保持內心的希望。
然而這遠遠不夠。
心意共通,若沒有堅定的意誌,也無法在諸多痛苦當中支撐下來。
人之意誌,應該如山堅定,不會動搖。
唯有如此,才能夠在無盡的黑暗中壹直行走下去。
與心鼎壹樣,每個人都能夠把自己最堅定的意念,引到鼎中,傳達給需要之人,使之內心堅定。
鼎乃是人與人之間力量傳遞的根本。
故而,後來才會有壹言九鼎的說法。
人與人之間力量的傳遞,在於言出必行,言而有力,能夠從根本上幫助別人。
智鼎如水。
水變化無常,可以滲透到諸多縫隙當中,無孔不入,根據不同的地形,不同的變化,會轉化自身的形態。
在人族非常微弱的時候,心存希望與堅定意誌固然重要,還有如水壹般的智識,懂得隨機應變,才能夠在殘酷的環境下生存下來。
如果不懂得變通的話,只會讓人族走向滅亡。
勇鼎如雷。
強者,應該有面對雷霆的勇氣。
強者應如雷霆,橫掃強敵,守護同族子民。
靈鼎如風。
風,無處不在。
山清水秀處,清風和煦。
雷暴大雨處,狂風暴虐。
風可以在帶來天地間各種氣息,讓人提前感知到危險,尋找到棲息之地。
當時的先民,不僅強敵環伺,時常遭受到各種天災以及遇到不可抗力的因素,只能夠選擇遷徙。
人挪活,樹挪死。
他們要學會和風壹樣,去感知好的環境,尋找讓族人可以常年居住的環境,這樣才可以壯大。
育鼎如陽。
每壹個降生的孩子,都會得到育鼎的祝福。
這是象征著先民族群的未來希望。
在成長的過程當中,孩子們都能夠從中獲得力量,不同悟性的孩子,所獲得的也既然不同。
祭鼎如陰。
育鼎掌生機。
祭鼎掌喪祀。
族人死亡,都會被埋葬在祭鼎之下。
他們會用自己的血肉,祭祀天地,希望可以獲得上蒼的垂青。
每個死去的族人都會用自己的肉身,融入腳下的土地,承載著未來子民所走的每壹步路。
去祈福護佑子孫後代。
除此之外,在壹些重大的節日,也會動用祭鼎,祭祀先祖,祭祀天地。
社鼎如地。
社,乃是腳下的土地。
土地為人安身立命之本。
社鼎所在,能夠使得壹方安定,避免諸多地裂山崩,使得風調雨順,守護子民平安,生活。
稷鼎如谷。
當先民族群,安居樂業,就會開荒種地,種植谷物,使得族中弱小者不用顛沛流離,茁壯成長,壹代代傳承守護。
九鼎,指引著當年先民走出巨大的困境。
乃是所有先民信仰的象征。
也是觀想聖農圖的根基之壹。
在觀想境,尤其是對於聖農圖的觀想,絕對不能夠出壹絲壹毫的差錯。
許宗懿沈靜下心來,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像李太初那般驚艷,為了更遙遠的以後,他決定紮實自己的根基,要在觀想境好好打磨。
紮根,是為了更好的成長。
觀想境,自古以來,諸多先輩都有所提點,乃是重中之重,寧肯在這裏停留的時間長壹點,都不要在以後限制了自身。
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得到好的觀想圖,有不少人都是回過頭來,進行重修,觀想,但終究沒有自小紮根牢固來得好。
壹晃眼,三年的時間過去了。
許宗懿壹直在藏經殿中,再也沒有出過農家許氏。
對他來講,唯有把聖農圖觀想好,才是最重要的。
因為這將決定他日後修煉的高度。
哪怕他在凝神境做足準備,對肉身諸多打磨,但在觀想聖農圖的過程當中,依舊遭遇數次兇險。
最後都憑借自身,到達觀想境的巔峰。
許多都在觀察的人,都不由得松了壹口氣,多少年來,總算有人能夠觀想聖農圖成功了。
期間,有很多人都覺得他很有可能會失敗,斃命在觀想境。
結果讓很多人欣慰,唯有族長許重木感覺到異常的心堵,畢竟這是許辰的孩子,反觀之下,許天折雖然逼近人仙境,但只怕未來會有所局限。
第二卷 天下紛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