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溝皇帝

雨天下雨

歷史軍事

明正德四十年夏。 正泰縣城東的某個不知名破廟內,壹個穿著破爛道袍,滿臉胡渣子的中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壹千五百二十二章 上海商報

山溝皇帝 by 雨天下雨

2019-5-16 20:28

  此女起身離開的時候,多看了呂振江壹眼,眼神中透過壹絲失望!
  不過呂振江自然是當沒看見的,在整個過程裏,他實際上連這個姑娘的名字都沒問,不僅僅是沒問真實姓名,他連姑娘的藝名都沒問。
  萍水相逢之人,何必問東問西呢!
  當然了,呂振江是不會承認自己不願意繼續花錢!
  這種清倌人的花費不小,陪壹會酒,聽壹曲尚可,但是倘若沒完沒了的配下去,聽下去,花費頗大。
  而且這種清倌人只可看不能吃,想要吃掉這種清倌人,還不知道要花上多少錢呢。
  他呂振江的錢也不是大風刮來的,豈能填在青色小樓這種無底洞了。
  趁著腦海裏還停留在剛才那個清倌人的容貌和生意,呂振江再壹次找來了豐韻的經理,找了個身形相似的黑發西亞女子共度春宵。
  這西亞女子可便宜多了,壹晚的花費還不如聽那位清倌人唱壹曲的費用。
  第二天早上從青色小樓出來的時候,呂振江就是返回了蔚藍貿易公司在貿易區裏租用的院落,還有工作等著他呢。
  稍候幾天,呂振江雖然還是偶爾會和同事們壹起外出吃飯喝酒,不過也只局限於此了,並沒有和孫輪機長以及李會計壹樣大手大腳,他們花起錢來是壹點都不節制,晚上更是天天都泡在青色小樓裏頭。
  這就是呂振江和他的兩個同事的區別了,呂振江在這種事情上面講究的是要風雅而不要庸俗,哪怕讓他心曠神怡但也能控制住自己,做到適而可止。
  不過他的這兩個同事,花銷那可大了去,剛上岸沒幾天呢,就已經是花出去幾十元,饒是他們的薪水高,但是也架不住這麽花啊!
  但是怎麽說呢,人各有誌,每個人的追求不壹樣,行事方法也不壹樣,呂振江也不覺得他們這樣做有什麽不好,相反有時候他也是挺能理解這些同事的做法的。
  這年頭當海員實在過於危險,誰也不知道自己出海後還能不能回去,縱然是壹次兩次都還活著回來,但是次數多了,遲早有壹天都得命喪大海。
  很多船員們的想法都是,這錢是自己拿命賺來的,而且誰也不知道什麽時候就出事死了,所以大多都是有著今日有酒今朝醉的心態。
  如此也是導致了,別看這些船員們收入高,在外頭也是揮金如土的,但是大多都是沒有什麽存款的,很多人在海上幹了好幾年,還是沒能置辦起來什麽產業,存下多少錢。
  這種情況想要得到改變,恐怕要等到航海技術進壹步發展,航海安全性大幅度提高之後,才能夠得到改變了。
  因為航海安全性大幅度提高後,當船員也就不用冒著生命了,如此也就變成了壹個普通的職業,沒有了死亡的擔憂,自然也就會恢復正常人的思維。
  但是話又說回來,如果航海的安全性大幅度提升,當船員不是那麽危險後,當船員的薪資收入也就不可能和現在這麽高了。
  呂振江隨同著公司裏的經理,在上岸後的幾天時間裏都是忙著各種事,比如說收集調查當地的市場行情。
  這麽壹大船貨物運到南非城來,這初來乍到的,自然是不可能稀裏糊塗就把貨物給賣了,然後再稀裏糊塗的購入當地的貨物回國。
  這可是價值數十萬的貨物呢,在做出決定之前,他們需要詳細了解在南非城的市場行情。
  如果是在國內的話,那麽也不用這麽麻煩,直接從報紙上就能夠搜集到相關的信息,基本上大唐本土的大唐朝報,每個地方的地方版都會有相應的商業板塊報道相關的信息,尤其是在重要的貿易港口,比如說上海,不單單有著大唐朝報松江府版裏的商業版面,而且還有專業的商業報紙,也就是新成立不過壹年多的上海商報,這個上海商報專門提供上海當地的各類商業信息,其中的各種大宗貨物的價格走向更是重點板塊。
  此外,上海那邊還有大宗貨物交易所,專門撮合各類大宗貨物的交易。
  但是在南非城裏,可沒有這種商業上的便利,此地沒有報紙,有的只是大唐朝報,頂多就是再加上壹個大唐朝報的當地版本。
  不像是國內的上海、廣州、金陵城以及天津等大城市,已經是開始出現了地方報紙,而且還有著極為專業的商業報紙。
  比如說上海商報,這份報紙就是目前國內最大,同時也是最為專業的商業報紙,雖然只開辦兩年多,但是卻已經是逐步覆蓋整個長三角地區,其商業影響力極大。
  說起這上海商報,它不僅僅是目前帝國影響力最大地方商業報紙,同時這也是大唐帝國裏的第壹份地方報紙,由禮部朝報司江南道分處主辦。
  上海商報的出現,也是周毅然入值禦書房後所推動的宣傳、教育、科舉壹系列改革的附帶產品。
  周毅然入住禦書房後,主要分管就是宣傳、教育、科舉等事務,同時還負責部分吏治工作,他這幾年的工作核心,是整頓吏治為主,同時也是對教育、科舉制度以及宣傳進行了改革。
  整頓吏治這個事就不用詳說了,被外人稱之為州官的他,抓起貪官來那是壹套壹套的,最近這幾年整頓吏治,主要是針對中高層官員的吏治,收獲頗豐。
  而教育和科舉改革,則是被聯系到了壹起,其中最顯著的特征就是徹底取消進士、舉人、秀才等功名,並且對會試制度也是進行了改革。
  會試將會根據空缺的職務進行專門招考,其中金陵會考,則是主要招收京畿各衙門的職務空缺,而省會考則是招收各省衙門的職務空缺。
  什麽衙門有了空缺了,就是匯總上來,然後確定人數,然後統壹招考。
  為了防止徇私舞弊。
  所有申請新人的衙門都只能申報職務空缺,而無法提出任何的要求或者是其他任何建議,基本上只能說我這需要人,不能說我需要什麽人。
  禮部每年都會統計各衙門的職務空缺,計算出需要補充多少人,確定會試錄取的數量。
  不管是京畿會試還是各省會試,都是由禮部科舉司直接負責,其他京畿衙門或者地方衙門不得插手。
  禮部根據職務空缺的數量和種類,通過會試招募到足夠數量的新官員後,他們的工作也就完成了,這些新官員的檔案將會移交吏部。
  然後吏部對這些新官員的學歷、專業等具體情況進行統壹分配。
  原則就是不得在家鄉任職(承天府學子情況特殊,其可在京畿各機構任職,但是同樣不能在承天府知府衙門以及各縣衙門任職)、不得和親屬在同壹個衙門任職,總之就是各種避嫌。
  這麽壹整套的新科舉制度,基本上有三個環節形成,具體衙門出缺,並申請新人,禮部匯總空缺職務,確定各科空缺人數,預計各科錄取人數,並通過會試錄取新官員。然後吏部根據新入官員的具體情況進行統壹分配。
  因為機構和職務的不同,所以對新人的要求也不相同,因此會試又會分成好幾個類別,分別是文科、理科、工科、法科、醫科等,考生自行選擇參加某種科目的會試。
  所以如果想要參加金陵會試,並且是想要進入司法系統工作,那麽就需要參加金陵會試法科的考試,而要參加金陵法科的考試,首先妳必須是大專以上學歷,而且還必須是法律系專業,學歷不足,非本專業的學子不能報考!
  想要參加金陵會考,不管是報考哪壹科目,都必須要有大專以上的學習,不同專業報考不同的科目即可。
  而各省會試,對學歷的要求就是低壹些,只要求是預科或中專以上學歷即可,之所以不再要求大專以上,那是因為各省會試面向的全省的新入官員,招募的人數會非常多,如果要求學歷太高的話,那可就找不到足夠的學子了。
  畢竟大唐的大學,哪怕是算上大專,其實也沒多少。
  科舉制度的改革,也是和教育的改革壹起的,周毅然的教育改革,其實並沒有什麽大動作,基本上就是對現有的教育制度進行查缺補漏。
  入值禦書房來,他並沒有主張大規模新建設綜合性的大學,在高端教育上,也就是大專以上的教育體系裏,他是主張擴充現有大學的規模為主,通過逐年的學校師資規模的擴張,來同步擴大招生的規模,以滿足帝國各方面對高端人才的需求。
  在次壹級的中高端教育上,也就是預科、中專這兩種學校裏,他則是主張建立更多培養學生專業技能的技術性學校,也就是中專。
  而預科學校的話,則是和大學的發展路子保持同樣的步調,大學不擴招的話,預科也不擴招,只是繼續保持現有的規模,逐步擴大學校的規模以及擴招,以逐步培養更多的預科生,以滿足大學逐步擴招的需求。
  因為大唐的預科學校,純粹就是為了培養大學生而設立的,各方面的課程都是偏向於基礎理論,甚至是大學教育階段的前期部分內容,教育成本高昂。
  反倒是再下來的中學階段,周毅然倒是主張大規模擴招,喊出了每壹個州府都至少要有兩所中學,這相當於就是把以往的中學數量往上翻了壹倍。
  中學都是大規模擴張了,那麽小學更是如此,周毅然是主張在每壹個大鎮都必須設立壹所小學,壹個小縣也至少需要三所小學。
  周毅然的教育改革思路,其實還是和以往壹樣,那就是普及基礎教育,重點發展技術教育、有限發展高等教育。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