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劉備的青蔥歲月
三國壹點兒也不靠譜 by 霧滿攔江
2018-10-2 18:56
【1.張飛未成年】
人們印象中的莽張飛,生得豹頭環眼,虬髯透肉,黑如炭球,連叫聲都不是壹般的另類:“哇啊啊,燕人張翼德在此,快還某家的錢來……”張飛的這個藝術形象,已經是深入人心。如果有誰說:張飛長的不是這個模樣,那未免太沒趣了。
但沒趣也得說,真正的張飛,長得真不是這個模樣。
那張飛是什麽模樣?張飛的模樣,應該是大大的眼睛,白嫩嫩的皮肉,小胳膊小腿蓮耦也似的分節分段,哭的時候哇哇,哇哇哇……
這好象是小時候的張飛。
沒錯,這是幼年時代的張飛,張飛的豹頭環眼太深入人心了,他登陸三國演義之初,就是這麽個形象,死時還是這個樣子。這導致了我們壹個錯覺,好象莽張飛出生時,就是豹頭環眼,根根虬髯透肉……剛剛出生時的張飛,是否豹頭環眼,這個不敢確定,但肯定不是虬髯根根透肉。
這個意思是說,張飛也曾有青澀的少年時光,他出生時是標準的幼兒模樣,成長初是稚嫩的少年。他的形象不是壹成不變的,始終不變的不是人,是妖怪。
到得公元190年,劉表劉景升經略荊州,天下英雄大討董的時候,張飛的形象,應該是個兩眼迷瞪瞪的孩子。
推算壹下張飛的年齡。
先說清楚,有關張飛年齡的推算,乃三國歷史研究的壹個大陷坑,所有的史家,都小心翼翼的繞著走,生怕摔進去,毀了壹世的名聲。
何以如此呢?這是因為……單從年齡上來推算,豹頭環眼,虬髯虎須的張飛是不存在的。可誰敢說張飛不存在?不想混了是不是?
存在於否,這是個大問題,讓我們來摸摸這個歷史陷坑,到底有多麽的深。
史書中沒有提到張飛的年齡,但《三國誌》中說,張飛比關羽小十二歲,對關羽以兄長之禮事之。
那麽關羽多大呢?史書上也沒有關羽的年齡,不過,劉備是出生於公元161年,到得天下英雄大討董之時,劉備是30歲。
推算關羽的年齡,應該是比劉備大壹歲,又或是小壹歲。傳說中的桃園三結義,將關羽的年齡鎖定在比劉備更小的位置上。為了避免把張飛的年齡空間壓得太小,我們不妨認為關羽的年齡比劉備大壹歲。幸好正史上壓根就沒有桃園三結義這事,這就讓我們的推算,有了起碼的依據。
如是推算下來,劉表壹統荊州的時候,張飛應該是19歲。
19歲也不小了,高中已經畢業了,讓張飛先別急著考大學,快去三英戰呂布……
那也不行,張飛在歷史上的重任,不唯是三英戰呂布,最早還有怒鞭督郵的事件。可照這麽算起來,怒鞭督郵的年月,小張飛不過是13歲。讓壹個身體尚在發育,心智尚不成熟的未成年去找大人的麻煩,會被人家活活掐死的啊。要知道,那年月的人,野蠻得狠,根本不講究愛護青少年。
麻煩來了,現在我們終於知道史學家為何躲著三國時代走了吧?妳看看這事,年齡成了個要命的大問題。那麽我們要問,如果張飛沒有怒鞭過督郵,那這事是哪個幹的呢?
說破這個人,就要說破三國時代真正的秘密了。
【2.三國英雄行年考:董前英雄傳】
張飛不是壹個孤立的存在,他和關羽構成了劉備的必要條件,是劉備的壹部分。因此我們必須要說到劉備。
當劉備劉玄德走入歷史的時候,我們需要壹份三國人物行年考,也就是當時諸多英雄的個人求職簡歷。這份簡歷能夠讓我們澄清歷史上的許多迷團,那混沌也似的三國亂相,在這份求職簡歷面前,頓時清晰起來:
公元132年,東漢順帝在位,董卓出生。
公元142年,董卓11歲,劉表出生。
公元150年,董卓19歲,劉表9歲,公孫度出生。
公元155年,董卓24歲,劉表14歲,公孫度6歲,曹操出生。
是年董卓遊俠邊荒,羌人勇士聞其名而投奔,董卓家貧,殺耕牛而款待。羌人欽服驚訝,贈送董卓牲畜千頭。
公元160年,董卓29歲,劉表19歲,公孫度11歲,曹操6歲,關羽出生。
公元161年,董卓30歲,劉表20歲,公孫度12歲,曹操7歲,關羽2歲,劉備出生。
是年小曹操放浪無羈,叔叔告之其父,於是曹操突發羊顛瘋。其叔急報曹操父親,等父親趕來,卻發現小曹操正端坐桌前讀書,哭報說:“叔父不喜歡他,所以詐稱他抽羊顛瘋,從此曹操父親不聽叔言,曹操愈加放浪。”
公元162年,董卓31歲,劉表21歲,公孫度13歲,曹操8歲,關羽3歲,劉備虛2歲。
是年,並州刺史推薦董卓入洛陽,為皇家羽林郎。
公元167年,董卓36歲,劉表26歲,公孫度18歲,曹操13歲,關羽8歲,劉備7歲。
是年董卓為軍司馬,隨軍出征,擊敗西羌,官拜校尉。
是年劉備指門前樹,曰:他日吾為天子,當以此為傘蓋。
是年漢桓帝劉誌卒,漢靈帝劉宏繼位。
是年黨禁,八俊之壹的劉表終身被禁為官。
是年遼東太守兒子公孫豹死,收公孫度為子。
公元172年,董卓41歲,劉表31歲,公孫度23歲,曹操18歲,關羽13歲,劉備12歲,張飛出生。
是年曹操與好友袁紹,夜入民居,劫暴新娘。逃走時袁紹誤入荊棘叢,曹操大呼:賊在此,袁紹失驚而逃脫。
公元174年,董卓43歲,劉表33歲,公孫度25歲,曹操20歲,關羽15歲,劉備14歲,張飛虛3歲。
是年,曹操舉孝廉入都為郎。
公元177年,董卓46歲,劉表36歲,公孫度28歲,曹操23歲,關羽18歲,劉備17歲,張飛虛6歲。
是年,曹操為洛陽北部尉,懸五色棒於城門之上,打死大太監蹇碩的叔叔蹇圖,被流放頓丘。
公元178年,董卓47歲,劉表37歲,公孫度29歲,曹操24歲,關羽19歲,劉備18歲,張飛虛7歲。
是年漢靈帝設西府賣官。
公元180年,董卓49歲,劉表39歲,公孫度31歲,曹操26歲,關羽21歲,劉備20歲,張飛9歲。
是年,漢靈帝以殺豬妹何氏為皇後,何氏之兄,殺豬宰何進為侍中。
公元181年,董卓50歲,劉表40歲,公孫度32歲,曹操27歲,關羽22歲,劉備21歲,張飛10歲,諸葛亮出生。
公元184年,董卓53歲,劉表43歲,公孫度35歲,曹操30歲,關羽25歲,劉備24歲,張飛13歲,諸葛亮4歲。
是年黃巾軍張角起事。
劉備擊黃巾立功,官拜安喜縣尉,未幾撤職,劉備恚怒,將宣布撤職令的督郵縛於木樁,重力毆打以泄憤。而後劉備逃之夭夭。
曹操敗黃巾軍,因功升濟南國相,不久因受排擠而去職。
這壹年超新星爆發,流星明照邊荒,叛軍韓遂驚恐,董卓趁勢進攻,大敗之。從此董卓名動天下,成為壹代名將。
公元188年,董卓57歲,劉表47歲,公孫度39歲,曹操34歲,關羽29歲,劉備28歲,張飛17歲,諸葛亮8歲。
是年朝廷設西園八校尉,曹操、袁紹入選,隸大太監蹇碩管轄。
是年大將軍何進,殺太監蹇碩。
公元189年,董卓58歲,劉表48歲,公孫度40歲,曹操35歲,關羽30歲,劉備29歲,張飛18歲,諸葛亮9歲。
漢靈帝卒,子少帝劉辨繼位。
大將軍何進為誅除奸宦,召董卓入京,事泄被太監所殺。袁紹驅兵入宮,殺二千余人,太監與少帝奔逃至小平津,為追兵所阻,太監均投河而死。
少帝傳旨,禁止董卓入京,董卓闖門而入,陷入十倍於己的重圍之中。於是董卓施疑兵之計,遊說猛將呂布殺執金吾丁原,奪其兵。於是廢少帝,立陳留王劉協為帝,是為漢獻帝。
董卓殺何太後,官居宰相。
袁紹出逃。
曹操出逃,被捕獲,壹小吏釋之,逃回家鄉募兵。
諸葛亮生母章氏去世。
公元190年,董卓59歲,劉表49歲,公孫度41歲,曹操36歲,關羽31歲,劉備30歲,張飛19歲,諸葛亮10歲。
公孫度遊說董卓,獲得朝廷任命,從此獨霸遼東。
劉表遊說董卓,獲得朝廷任命,青衣小帽入宜陽,設鴻門宴殺五十五名軍事首領,盡收其兵,從此獨霸荊襄。
劉表荒野求賢,請諸葛亮的老師龐德公出山相助,龐德公拒絕。
是年天下英雄大討董,董卓遷都長安以避之。
諸候擁兵不前,自相殘殺,曹操貪功心切,窮追董卓,為箭矢所傷,大敗而歸。
公元191年,董卓60歲,劉表50歲,曹操37歲,關羽32歲,劉備31歲,張飛20歲,諸葛亮11歲。
破虜將軍孫堅攻入洛陽,得傳國玉璽。
孫堅欲取荊州,為部將射殺。
劉備投奔奮武將軍公孫瓚,出任平原縣。當地豪強劉平雇請刺客暗殺劉備,刺客為劉備風儀所感,未殺而去。
公孫瓚攻袁紹。
公元192年,董卓61歲,劉表51歲,曹操38歲,關羽33歲,劉備32歲,張飛21歲,諸葛亮12歲。
太師王允因呂布與董卓愛妾私通,遊說呂布殺死董卓。
董卓部將李傕、郭汜請求赦免,王允不許,於是李郭擁兵而入長安,殺王允。
濟北相鮑信迎曹操出任袞州牧,大敗黃巾軍,獲降卒三十余萬,人口百余萬,曹操收其精銳,組成軍隊,號青州兵。
諸葛亮父親諸葛珪去世。
三國人物行年表到此,董卓已經死去,所以我們稱上述行年表為董前英雄傳。看看這個時代的英雄,是以董卓、公孫度及劉表為主線,而曹操劉備並未成氣候,最慘的是諸葛亮,他剛剛12歲,真的不堪提起。
但由此而後,就是曹操與劉備的創業時代。這個時代,由於董卓的退場,我們稱之為董後英雄傳。
【3.三國英雄行年考:董後英雄傳】
公元193年,劉表52歲,曹操39歲,關羽34歲,劉備33歲,張飛22歲,諸葛亮13歲。
曹操父親曹嵩為護送的陶謙部將所殺,曹操矢誌雪仇。
曹操攻打徐州,糧盡而還。
公元194年,劉表53歲,曹操40歲,關羽35歲,劉備34歲,張飛23歲,諸葛亮14歲。
曹操再攻徐州。
劉備以本部千人往援徐州,時曹操後方呂布起事,曹操回師。
徐州陶謙表劉備為豫州刺史,屯兵小沛。
諸葛亮由叔父諸葛玄收養,其兄諸葛瑾隨繼母赴江東。
公元195年,劉表54歲,曹操41歲,關羽36歲,劉備35歲,張飛24歲,諸葛亮15歲。
徐州牧陶謙病故,遺命將徐州交與劉備,劉備遂領徐州牧。
曹操於巨野大敗呂布,呂布逃往徐州,投奔劉備。
劉備以呂布駐兵小沛。
諸葛亮隨叔父諸葛玄赴豫章。
公元196年,劉表55歲,曹操42歲,關羽37歲,劉備36歲,張飛25歲,諸葛亮16歲。
曹操迎天子,從此走上了他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人生事業頂峰。
曹操表劉備為鎮東將軍,封宜城亭候。
袁術攻徐州,劉備迎戰,呂布趁機偷襲劉備後方,劉備屯苦,向呂布求饒,呂布命其駐兵小沛。
袁術譴大將徐靈再攻劉備,呂布轅門射戟,使兩家罷兵。
劉備迅速募兵萬人,呂布惡之,強攻小沛,劉備前往許都投靠曹操。
曹操表奏劉備為豫州牧,時人稱之為劉豫州。
公元197年,劉表56歲,曹操43歲,關羽38歲,劉備37歲,張飛26歲,諸葛亮17歲。
曹操討張繡。
曹操征袁術。
諸葛亮與姐姐奔荊州,投奔劉表,其姐嫁與龐德公之子龐山民為妻。
袁術稱帝,國號仲家。
公元198年,劉表57歲,曹操44歲,關羽39歲,劉備38歲,張飛27歲,諸葛亮18歲。
曹操攻呂布,擒之,劉備力勸殺之。
曹操表劉備為左將軍。
曹操統兵於官渡,迎戰袁紹。
公元199年,劉表58歲,曹操45歲,關羽40歲,劉備39歲,張飛28歲,諸葛亮19歲。
車騎將軍董承受漢獻帝衣帶詔,欲誅曹操,邀請劉備加入,劉備懼而不敢。
曹操煮酒論英雄,語劉備曰: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
曹操譴劉備攻袁術,劉備還軍下邳,殺徐州刺史車冑,北連袁紹對抗曹操。
曹操曰:劉備,人傑也,今若不攻,必有後患,強取劉備,擒獲關羽,劉備逃奔袁紹。
袁紹攻公孫瓚,公孫瓚自焚死。
官渡之戰拉開帷幕。
袁術北上冀州,劉備擊之,袁術嘔血死。
諸葛亮與徐庶,師從水鏡先生司馬徵。
公元200年,劉表59歲,曹操46歲,關羽41歲,劉備40歲,張飛29歲,諸葛亮20歲。
衣帶詔事發,曹操發兵攻劉備,擒關羽,劉備逃奔袁紹。
劉備與黃巾軍劉辟合兵,赴汝南,斬蔡陽。
曹操戰袁紹於官渡,袁紹軍大敗。
關羽於亂軍中斬袁紹大將顏良,為報曹操之恩。
關羽掛印封金,千裏走單騎尋訪劉備。
公元201年,劉表60歲,曹操47歲,劉備41歲,關羽42歲,張飛30歲,諸葛亮21歲。
曹操伐劉備,劉備投劉表。劉表親到郊外往迎,待以上賓之禮,屯於新野。
公元202年,劉表61歲,曹操48歲,劉備42歲,關羽43歲,張飛31歲,諸葛亮22歲。
袁紹屢敗,憂憤而死。
劉備向劉表進言,奔襲許都,劉表年邁不能用。
公元207年,劉表66歲,曹操53歲,劉備47歲,關羽48歲,張飛36歲,諸葛亮27歲。
遼東公孫度早歿,其子公孫康繼位。
袁紹之子袁尚、袁熙投遼東,公孫康斬二人首級以獻曹操。
劉備新野求賢,見諸葛亮於隆中。
公元208年,劉表67歲,曹操54歲,劉備48歲,關羽49歲,張飛37歲,諸葛亮28歲。
曹操大舉攻荊州牧劉表。
劉表卒,子劉琮降。劉備南走,曹操追之。
曹操乘勝攻孫權,戰於赤壁,曹操大敗。
公元209年,曹操55歲,劉備49歲,關羽50歲,張飛38歲,諸葛亮29歲。
劉備屯公安,娶孫權妹孫尚香。
公元210年,曹操56歲,劉備50歲,關羽51歲,張飛39歲,諸葛亮30歲。
曹操築銅雀臺。
周瑜卒。
劉備借荊州,以禦曹操。
公元211年,曹操57歲,劉備51歲,關羽52歲,張飛40歲,諸葛亮31歲。
曹操擊漢中張魯,馬超、韓遂驚變,嘯十萬眾,陷長安。
益州劉璋,聞曹操西攻,懼,使迎劉備。
劉備使關羽鎮荊州,率軍入蜀。
公元212年,曹操58歲,劉備52歲,關羽53歲,張飛41歲,諸葛亮32歲。
劉備擊斬劉璋部將楊懷、高沛。
公元213年,曹操59歲,劉備53歲,關羽54歲,張飛42歲,諸葛亮33歲。
漢獻帝劉協,封曹操為魏公。
劉備攻西川。
馬超赴漢中投張魯。
公元214年,曹操60歲,劉備54歲,關羽55歲,張飛43歲,諸葛亮34歲。
諸葛亮、張飛及趙雲溯江而上,與劉備會師於成都城下。
劉璋出降。
馬超奔益州,投劉備。
伏皇後謀殺曹操,事泄幽死。
公元219年,曹操65歲,劉備59歲,關羽60歲,張飛48歲,諸葛亮39歲。
曹操擊劉備,不利,返回長安。
劉備稱漢中王。
關羽水淹七軍,擒於禁,斬龐德。
東吳呂蒙襲江陵,關羽敗走麥城,被擒殺。
孫權上書,請曹操稱帝,曹操笑曰:“是兒欲置我於火爐之上。”
公元220年,曹操66歲,劉備60歲,張飛49歲,諸葛亮40歲。
曹操卒,子曹丕繼位。
漢獻帝禪位於曹丕,東漢滅亡。
公元221年,劉備61歲,張飛50歲,諸葛亮41歲。
劉備稱帝,國號漢。
劉備欲攻孫權,出軍前車騎將軍張飛為部將所殺、曹魏封孫權為吳王。
公元222年,劉備62歲,諸葛亮42歲。
東吳陸遜火燒連營,劉備兵敗,走白帝城。
孫權獨立,國號吳。
公元223年,諸葛亮43歲。
劉備卒,子劉禪繼位。
公元225年,諸葛亮45歲。
蜀漢丞相諸葛亮南擊四郡,七擒孟獲。
公元226年,諸葛亮46歲。
曹魏文帝曹丕卒,子明帝曹睿嗣位。
公元227年,諸葛亮47歲。
蜀漢丞相諸葛亮上書《前出師表》,請攻曹魏。
公元228年,諸葛亮48歲。
蜀漢丞相諸葛亮上書《後出師表》,請攻曹魏。
公元229年,諸葛亮49歲。
蜀漢丞相諸葛亮攻曹魏。
孫權稱帝,是為大帝。
公元231年,諸葛亮51歲。
蜀丞相諸葛亮以木牛流馬,攻曹魏。
公元233年,諸葛亮53歲。
遼東太守公孫淵,譴使不東吳大帝孫權賀。
孫權譴使往遼東,公孫淵殺之。
公元234年,諸葛亮54歲。
蜀漢丞相諸葛亮出斜谷,進五丈原,擊曹魏,病死於軍中。
……這份亢長的人物行年表,讓我們恍然大悟。難怪曹操言稱天下只有他和劉備是英雄,別人都不足為慮。看了這份人物行年表,我們好歹才算是明白過來。當曹操劉備年輕的時候,他們血性方剛,咄咄逼人,欺負上了年紀的老頭。等他們老了的時候,又是老謀深算,詭詐多智,擺弄悲摧的年輕人。不管是在老年人面前,還是在年輕人面前,橫豎都是他們兩個有理,所以他們才是英雄。
諸葛亮是在智慧上與曹操劉備比肩的人物,但他占了個年輕的便宜。等他把曹操劉備這倆老頭活活熬熬死了,歷史上就由著他來唱獨角戲來了,難怪諸葛亮在人類歷史上是如此的大名鼎鼎。
有了這份人物行年表,我們就可以靜下心來,觀摩劉備與曹操這兩個處處占便宜的人,看看他們,是怎樣走過自己的人生之路的。
【4.神秘的第壹桶金】
劉備是這樣壹個人,與他對坐的時候,他會始終保持靜默,但他的眼睛會壹直看著妳。妳說話的時候,他的眼神越來越飄忽,透著明顯的厭倦。這時候妳的底氣越來越弱,聲音越來越小,漸漸的,妳就和他壹樣陷入沈默之中,並因為自己的幼稚與愚蠢而感到羞愧。
如果,給劉備壹個機會,讓他面對鏡頭,概述壹下自己的特點,那麽,他要說的多半會是這樣壹句話:“別人有的是背景,而我劉玄德只有背影……”
事實也的確是這樣。
上溯350年,劉備的祖上也曾風光過,昔年西漢景帝,生子劉勝,封中山靖王,就是劉備家譜上的根目錄。但三百多年過去了,劉氏皇族的後裔,堪稱車載鬥量,往少裏說也不會低於七萬人。這個祖上榮光,此時已不復再有意義。
此外劉備的形貌,也是極盡古怪。史書上說他雙手垂下來時,過了膝蓋,眼睛能夠看到自己的耳朵,假如再給他老人家披壹條皮毛大氅,那就是壹只十足十的返祖類人猿。讓劉玄德扮演類人猿金剛,連化妝費都省下了。這麽個怪模樣是很吸引人眼球的,但要說具有多少親和力,這絕對是個大疑問。
盡管相貌明顯返祖,但少年時代的劉備不墮青雲之誌,他和孩子們在大樹下玩的時候,就聲稱:“將來我壹定要乘坐這種羽葆蓋車。”
這句話帶有明顯的抄襲成份,是早年劉邦的“大丈夫當如是也”的翻版,是項羽的“彼可取而代之”的延續,是更早些時候陳勝王的“茍富貴,毋相忘”的願景再現。盡管抄襲氛圍濃烈,但我們仍然相信劉備確曾說過這樣的話。僅僅是因為:許多年輕人都曾這樣想過,這樣說過。這是每個年輕人青春時代的成人宣言,劉備沒理由免俗。
理想與現實之間的距離,取決於這個年輕人的心智成熟度。劉備無疑有著成就大事的秉賦,他的性格與普通的年輕人明顯有著不同,平時沈默寡言,喜怒不形於色,喜歡結交豪俠之士。這種性格在太平時期,無疑會惹來天大的麻煩,但時逢亂世,卻是生逢其時。
但是接下來,壹樁詭異的事件發生了,劉備以史書上難以言述的手段,獲得了他人生事業的第壹桶金,完成了他初期的原始積累:
中山國大商人張世平、蘇雙等積累了價值千金的家財,到涿州壹帶販馬,途中遇到了劉備。他們認為劉備是個奇才,就贈送給劉備許多錢,於是劉備就用這筆錢組建了包括關羽和張飛在內的,初期的私人武裝兵團。
在羅貫中的小說《三國演義》之中,也涉及到劉備第壹桶金的敘述:
……次日,於桃園中,備下烏牛白馬祭禮等項,三人焚香再拜而說誓曰:“念劉備、關羽、張飛,雖然異姓,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後土,實鑒此心,背義忘恩,天人共戮!”誓畢,拜玄德為兄,關羽次之,張飛為弟。祭罷天地,復宰牛設酒,聚鄉中勇士,得三百余人,就桃園中痛飲壹醉。來日收拾軍器,但恨無馬匹可乘。正思慮間,人報有兩個客人,引壹夥伴當,趕壹群馬,投莊上來。玄德曰:“此天佑我也!”三人出莊迎接。原來二客乃中山大商:壹名張世平,壹名蘇雙,每年往北販馬,近因寇發而回。玄德請二人到莊,置酒管待,訴說欲討賊安民之意。二客大喜,願將良馬五十匹相送;又贈金銀五百兩,鑌鐵壹千斤,以資器用。
單從這段敘述上來看,羅貫中分明是感覺到了事情有些不對頭,大凡經商之人,莫不是極其精明之輩,向來講究個不見兔子不撒鷹。那張世平與蘇雙,與妳劉備不沾親不帶故,怎麽可能把辛辛苦苦賺來的錢送給妳?劉備的第壹桶金,肯定是有問題!
但什麽問題呢?羅貫中在書中暗示了這樣壹種可能,商人張世平、蘇雙遇到的並不是劉備自己,而是劉關張這歷史上極具兇名的暴力組織。而且羅貫中暗示,所謂贈送雲雲,純屬瞎掰,這實際上是劉備暴力團向兩個商人收取的保護費:“……訴說欲討賊安民之意……”人家認都不認得妳,妳跟人家訴說的著嗎?這擺明了,十足十的敲詐。
而且,劉備找這倆富佬述說,意思很明確,就是要對方掏銀子。倆富佬又不傻,不快點把銀子掏出來,還有第二個選擇嗎?
但也許,我們的分析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張世平與蘇雙,完全有可能是被劉備的人格魅力所打動,陷入意亂情迷之中,所以慷慨解囊。
但如果是這樣的話,張世平和蘇雙,應該還會出現在劉備的面前,又或是推薦他們的子侄輩的,來劉備這裏謀個前程。但史書中沒有這樣的記載,這兩個大富商宛如天上降下來的神仙,撂下壹大筆錢給劉備開基立業,而且又飛回到了天界,徹底在人世間消失了。
壹句話,他們再也不想見到劉備了,又或是再也不能見到劉備了。
不管怎麽說,劉備反正是掏到了他人生的第壹桶金,不僅可以招兵買馬,而且還得到了左右臂膀:關羽和張飛。他的時代,已經正式開始了。
【5.搶了張飛的戲】
劉備舉旗招兵,是為了對付黃巾軍。這樣壹支短時聚集起來的民間武裝,其戰鬥力是可想而知的。劉備很清楚這壹點,他找到個小官員鄒靖,將自己的私人武裝在官府進行了合法註冊,就獲得了正當經營權。而後出擊黃巾,輕而易舉的立下戰功,朝廷嘉獎了他壹個鬧心的職位:安喜縣尉。
這個縣尉的官職,相當於現在的人武部部長,職責功能和現在的人武部也沒區別,屬於預備役,負責替官隊招兵買馬,籌備軍資。雖然滿足不了劉備的野心,但好歹,也算是進入了公務員系統,畢竟也是壹個難得的起步。
接下來,就爆發了歷史上有名的毆擊督郵事件。說到督郵,相當於現在的省廳級的司法局局長,說權力不謂不大,說實惠不謂不少。工作職能就是經常到基層召開會議,捎帶腳檢查下級工作而已。上級領導來了,劉備就去匯報工作,可是督郵手下卻不給通報,猜猜大耳朵劉備幹了什麽事?
劉備沖了進去,捉住督郵捆綁起來,重重的打了二百杖,並解下系印的絲帶,拴住督郵的脖子,把督郵捆在了馬樁上,而後劉備棄官逃走了。
這個爆脾氣的劉備劉玄德,嚴重顛覆了他在世人心目中溫柔軟弱的形象。小說家羅貫中無論如何也接受不了這壹點,幹脆壹咬牙壹跺腳,把捆打督郵的事件,掛到了張飛的頭上,結果營造出張飛壹個粗莽的可愛形象。
但劉備這樣做的緣由是什麽?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羅貫中給出了壹個合理的解釋,指控那倒黴蛋督郵勒索劉備,有這條理由就夠了,敲詐勒索,打死妳也活該!
但正史中絲毫未提及勒索之事,只是說督郵手下拒絕通報,當然這種拒絕通報,也確實是勒索的正常手段,但劉備如此發火,應該不是出自於對官場惡習的厭惡。要知道,做官發財,是權力不受監督時代的特有人性表現,劉備素懷大誌,斷不至於對人性如此隔膜。若是劉玄德真的不了解人性,那他又憑什麽成就蜀漢基業?憑什麽成為當世英雄?
劉備怒揍督郵,真正的理由只有壹個:那是因為督郵前來宣布任免命令,免去劉備的安喜縣尉壹職……可憐的劉備,他好不容易才混入公務員隊伍,說免就免,這未免也太欺負人了。所以督郵這頓揍,是必然要挨的,不挨那真沒天理了。
打了領導,又逃之夭夭,這劉備就已經成了逃犯了。此後漫漫的逃亡生涯中,劉備劉玄德,靠什麽吃飯呢?
這個事沒人管,而且官府也沒有發布海捕文書,緝拿流竄犯劉備,反倒有個叫毋丘毅的都尉,到丹楊郡招兵。於是劉備跑來報名,成功的洗白了他的逃犯身份。
此後發生的事情,突然變得耐人尋味起來。都尉毋丘毅率領新征募的士兵劉備劉玄德出發,途中卻遭遇到了強盜。劉備個人的資料上記載說,當此時也,劉備劉玄德奮起神威,圓瞪怪目,沖上前去,保護住都尉毋丘毅,大呼曰:“某乃劉備劉玄德是也,誰敢與我決壹死戰?”
這個場景好熟悉,在小說《三國演義》中,擔綱這壹角色的,通常是張飛張翼德,可當劉備搶了張飛的戲,張飛和關羽,他們兩個又在哪裏呢?
【6.劉備的宦海浮沈】
查關羽和張飛的個人資料,都沒有提到都尉毋丘毅,沒有提到遭遇強盜的事情。如果有這樣的光彩的戰鬥經歷,不應該不提。
此外,關羽和張飛的資料上說,他們兩個確實是在劉備首次募兵的時候,加盟劉備戰鬥團隊的,然後他們的資料就是壹片空白。
正如我們所知道的那樣,正史的資料否定了小說中桃園三結義的佳話,只是說張飛的年齡比關羽小12歲,所以對待關羽壹如兄長。再就是關羽和張飛的真正歷史面目,與小說家的演義大相徑庭。關羽是個書蟲,走到哪都捧著壹左《左氏春秋傳》,看書看得入迷,砰的壹聲撞在樹上,他跟大樹道連聲道歉:“不好意思,撞疼妳了……”繞過大樹繼續邊看邊走。可憐壹本左傳讓關羽看了壹輩子,還有好多生字不認得。而張飛的性格應該比女生更羞澀更靦腆,這擺明了是倆宅男,做事的主動能力差遠了。
無論怎麽看,都只能確定這樣壹件事:當毋丘毅來募兵的時候,跑去報名的,只有劉備壹個人。張飛和關羽並不在他身邊。
但從後面的資料上看起來,張飛和關羽並沒有離開,因為劉備很快就任命了他們。明明沒有離開卻沒有壹同參加戰鬥,對抗強盜,這件事,殊是令人難以理解。
盡管如此,我們仍然不能說劉備和毋丘毅所遭遇到的強盜,實際上就是關羽和張飛假扮的,目的是為了立下功業,抓緊時間弄個官做。這麽說沒有證據,治史精神明顯不夠謹慎。我們只能按劉備提供的資料繼續分析:
劉備奮起神威,大戰強盜,保護了領導毋丘毅,讓毋丘毅好生感動。他拍著劉備的肩膀說:“小劉,妳很能打,我看好妳……”象妳這樣優秀的人才,應當重用啊,應該提撥到關鍵的崗位上來。
於是劉備再度進入公務員系統,毋丘毅替他弄了個縣丞的差使。
縣丞,類同於現今的縣政法委書記,公安口的所有事情都有責任管,又都插不上手,並不比劉備第壹次職業生涯中的縣尉官大。可想而知,那毋丘毅的八輩子祖宗,鐵定都被厚道的劉備劉玄德罵遍了。所以劉備第二次從公務員隊伍裏辭職,放棄了縣丞的爛職務,奔赴了新的戰場。
第壹次放棄縣尉職務,並指控說是督郵的過錯,等到第二次再放棄縣丞的職務,劉備已經不好意思再瞎指控了。
說到底,官太小,難以讓他施展開手腳,這才是劉備棄職的真正原因。
但好象這個理由也缺乏證據,因為劉備很快又謀到了壹個新的職務。猜猜這個職位是什麽?縣尉!
就是劉備第壹次嫌小不做的縣人武部部長。
這壹次他老人家怎麽就不嫌官小了呢?答案是:劉備很快升任了縣令!
然而這壹次晉升入縣團級幹部行列,卻是壹個可怕的死亡陷阱。而這,卻有可能是劉備刻意追求的。
【7.投奔大師兄】
劉備第三次進入公務員隊伍,工作崗位仍然是縣尉,可這壹次他老人家沒挑沒撿,那是因為這個縣尉與頭壹個縣尉不壹樣。頭壹個縣尉就是縣尉,沒有升職空間。而這個縣尉,上面的縣令卻是虛席以待,劉備確信他有足夠的把握,拿下這個縣團級職務,所以就屈就了自己。
而這裏縣令職務閑著,也不是無緣無故的。官場例來是僧多粥少,怎麽可能會有空閑的官位,留給妳大耳朵劉備來坐呢?不可能的!
但這事卻是真的,劉備很快升任了縣令。他終於,如願以償的,進入了縣團級領導班子裏。縣令雖然官不大,但好歹是官,而此前的縣尉縣丞,最多不過是壹個小吏,從小吏到朝廷正式的官員,這壹步對於劉玄德而言,意義重大。
資料記載說,劉備升任縣令之後,就逃走了。
怎麽又逃走了?不是已經升官了嗎?怎麽還逃?難道劉備還嫌官太小?
不是的,話說劉備劉玄德終於升任縣令之後,就登上城牒,檢查指導工作。放眼前方,但見地平線的盡頭,黃乎乎黑壓壓,不計其數的黃巾軍湧上前來。
原來是黃巾軍來了,難怪此地的領導崗位出現了空缺。
盜賊逼近,危城夜驚。原來這個縣令,不過是象劉備前兩次拋棄的縣尉、縣丞壹樣,都是毫無價值的雞肋。史料上說,面對著潮水般湧來的黃巾盜賊,劉備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下令道:“逃!逃!抓緊逃……逃慢了可不得了……”
逃?不會吧?就這麽說逃就逃了?這未免太不夠給力了吧?
但不逃又能如何?老話說得好,雙拳難敵四手,黃巾盜賊不來則已,壹來就是黑壓壓數以萬計。就算大家不跟妳過招,伸長了脖子讓妳砍,要砍掉這麽多人,累也累死妳了。所以劉玄德當機立斷,英明神武,做出戰略轉移的偉大決定。
劉備自述:盜賊攻破了縣城,他老人家戰略轉移,轉移到了中郎將公孫瓚處。
公孫瓚這個人,和董卓是同時代的人。也就是說,他比劉備、曹操等人年齡要大出許多,但年齡的差距,並沒有阻止他和劉備之間的交情。事實上,他和劉備是校友,因為他年齡較大,劉備以兄長之禮事之。
同樣也和董卓壹樣,少年時代的公孫瓚,其人生遠比劉備、曹操這些小輩威風得多。史書上記載說,公孫瓚這個人外貌是相當的帥,儀表堂堂,聲音宏亮。走在街上,回頭率極高。恰好當地的劉太守,家裏有個女兒。於是劉太守壹看,心裏說:嗯,這麽帥的小夥子,我女兒肯定喜歡他,那就把女兒嫁給他好了。
於是公孫瓚就成為了劉太守的女婿。
後來劉太守派了女婿公孫瓚,去大儒盧植那裏學經。公孫瓚就是在學習期間,與劉備同班,所以兩人就成為了同窗師兄弟。
可是當公孫瓚學成歸來,正準備意氣風發,登上領導崗位之時,他的老丈人劉太守,卻不小心犯了法,被傳呼到廷尉雙規了。當時的公孫瓚,他流著眼淚,換了身粗布衣服,冒充馬車夫,親自替老丈人趕車,送劉太守去廷尉那裏交待問題。廷尉對劉太守進行了嚴厲的懲處,流放他到了日南。
老丈兒被充軍發配之日,公孫瓚來到了北芒山,祭祀祖先,他高高的舉起酒觴,大聲祝禱:“從前,我是別人的兒子。現在,我是別人的臣子。我應該跟老丈人壹塊去日南,和老丈人壹塊在群眾監督下勞動。不過呢,日南現在瘟疫流行,我去了的話,可能就回不來了,回不來就回不來吧,先在這裏跟祖宗們說聲抱歉……”
公孫瓚的表現,讓當地人看看連連咋舌:“這孩子,唉,可惜了。”
於是公孫瓚陪同老丈人奔赴日南,行至途中,就聽後面蹄聲響起,有使者飛奔而來:“停下,劉太守,朝廷有旨,赦免妳的罪過,趕緊回去繼續做太守……”
當時公孫瓚就樂了:“好,這個結果好,我喜歡。”
【8.沒本事人有得混】
此後的公孫瓚,青雲直上,官運亨通,升到了遼東屬中的長史。
長史這個怪官,始設於秦朝,起初就是個秘書長。但到了漢代,這個職位逐漸向武職靠攏。等到了公孫瓚出任這個職位,長史已經莫名其妙的演變成了帶領騎兵巡邏邊防的武職了。
公孫瓚的任務,就是每天帶壹隊騎兵,沿著邊防的要寨巡邏。這壹天公孫瓚正率了幾十名騎兵巡邏,忽聽吶喊聲突起,就見壹支鮮卑人騎兵,人數有幾百人,十倍於公孫瓚,突然殺了出來。
公孫瓚急忙逃入到邊防線上的空亭裏,把門關好,耐心的等著鮮卑騎兵離開。
可是那鮮卑騎兵沒有離開的意思,反而嗚嗷怪叫著,打譜要向亭子裏的公孫瓚發起進攻。
當時公孫瓚就知道不對勁了,說:“弟兄們,咱們中頭彩了,人家這是沖咱們來的。這來的都是獵頭族,要砍了咱們的腦袋,拿回去給他們女朋友做定情信物。咱們要是害怕的話,就壹個也活不成了,如果拼壹把的話,說不定還能有幾個活著回去。”
於是公孫瓚狂叫壹聲,帶領手下騎兵沖了出去,不要性命的和鮮卑騎兵對砍了起來,壹邊砍壹邊逃命。他帶的人被砍死了壹半,剩下來的,成功的逃脫。
此戰奠定了公孫瓚在邊荒的無上地位,獲得了白馬將軍的稱譽。此後他征討烏丸,烏丸貪至王興族向他投降。當壹事無成的劉備來投奔的時候,他已經功成名就,升中郎將,封都亭候。
昔日的同窗,劉備還處於草根階段,公孫瓚卻已經名成天下,這其間的差距,著實耐人尋味。但是,公孫瓚雖然功成天下,但他也有個怪毛病。
他不喜歡有本事的人。
史書上說,公孫瓚這個人,不喜歡有本事的人,只喜歡酒囊飯袋。他用人也是這樣,有本事的人,在他這裏即使是餓不死妳,也活活氣死妳;沒本事的,就會受到公孫瓚的信任與重任,飛黃騰達,是必然的結果。
對此,公孫瓚解釋說:有本事的人,即使妳重用他,他也不會感激妳,因為他有本事,會認為他所得到的壹切,都是靠自己的本事掙來的。而沒本事的人,妳給了他機會,他當然會感恩戴德,感激涕零。所以我的用人原則就壹條,單看妳有沒有本事,有本事的去死,在老子的地盤上,沒本事的人才有得混!
那麽劉備這個人,算是有本事的人,還是沒本事的人呢?
這個很難說,盡管史書中瞪眼瞎說劉備喜怒不形於色,但從他兩次棄官的行為上來看,他的喜怒很形於色,多少有點舉止莽撞的楞頭青的風格。
但劉備的優點,是好為人下,就是見到老大他就服氣。這壹點,卻是絕大多數年輕人做不到的,也是劉備比別人有出息的根本原因。
孔子曾經分析壹種人的性格: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是為小人。這裏說的近之不遜,是說有些人,對別人的觀察,專註於尋找對方身上的缺陷與毛病,卻單單忘記了,對方能夠在有這麽多毛病的情形下,還能夠獲得別人肯首,那必然是有著更值得妳學習的長處。壹旦妳忽略對方的長處與優點,只盯著缺點的話,則必然的是不遜,也就是瞧不起對方,不尊重對方。
這種對人的不尊重,平時也未必有什麽大麻煩,畢竟妳不尊重壹個人,他總不能吃了妳。可臨到關鍵時刻,對方肯定不會無私的幫助妳,相反,趁機踩上妳兩腳,是必然的事體。所以這些近之不遜的人,人生的發展是沒什麽前途的。
劉備無疑是個有本事的人,他最大的本事,就是能讓自己表現得象個沒本事的。史書上說他不喜讀書,喜歡遛馬,這種大老粗的風格,頗得公孫瓚賞識。再加上他願意感激公孫瓚,所以就嬴得了公孫瓚的認可。
於是公孫瓚替劉備上表,要求給劉備升官。結果劉備又弄到了壹個官,官名叫別部司馬。這是個比連長小壹些,比排長大壹些的怪官,相當於個副連長。
再此後,劉備撈到的雞肋縣令,也凸顯出其實用價值,因為他是從縣令職位上退下來的,屬於梯隊幹部。所以呢,他也就有了充足的理由,再度出任平原縣代理縣令,最後則成為了平原縣的國相。
劉備的人生事業,終於進入了上升時期。而這也就意味著,他開始礙了別人的路,這個平原縣令,又或是平原國相,如果不是他老兄壹屁股坐在上面,肯定是要任命別人的。現在他老兄把位子霸住了,這就意味著別人雞飛蛋打。
仇恨在滋生,憤怒在增長。刺客,終於於暗夜時份,悄悄的摸到了劉備的枕頭旁。
【9.要和男人壹起睡】
查關羽和張飛的簡歷,這倆活寶終於在歷史上再度現身。
頭壹次他們出鏡登臺,是劉備於涿縣募兵。關羽當時有罪案在身,是壹名紅臉盤的逃犯,謀食不易,就來劉備這裏吃飯。張飛的來歷則是語焉不詳,但他卻是個富二代,偏偏和關羽壹道,成為了劉備的護衛。
此後二人的檔案呈現出大面積的空白,而劉備自己的敘述也顯得疑點重重,但在平原縣這個奇怪的地方,他們仨的簡歷呈現出了奇異的豐富多彩。
關羽和張飛的簡歷上說,在平原縣,劉備將自己以前那個別部司馬的怪官,給了他們兩個,讓他們分別統領軍隊。此外,劉備還和他們兩個吃在壹起,睡在壹起,情誼象兄弟壹樣的深。
平原縣的住房,有這麽緊張嗎?難道這仨領導,才分配到壹間屋子?
住房肯定是沒有這麽緊張,但劉備非要和關羽張飛睡在壹起,估計除了三人在壹起開夜談會,商量事情之外,還有壹個安全的考量。
在有關於劉備的史料中說,當劉備出任了平原相之後,引發了當地壹個叫劉平的人的強烈不滿。
這個劉平之所以名垂歷史,是因為他不象後世人那樣,對劉備景仰有加。相反,做為同時代的人,劉平左瞧劉備不順眼,右看劉備沒出息,壹句話,他瞧不起劉備,覺得壹個男人活到劉備這份上,趕緊買塊豆腐,壹頭撞死算了。
但是劉備非但沒有買豆腐撞頭,相反,卻出任了平原相。這讓劉平震驚之余,感受到極大的差恥。
丟人,真是太丟人了!劉平想,我堂堂劉平,竟然落得個在劉備手下打雜,這要是讓人知道了,我還有什麽臉活下去啊!
不行,我不能就這樣生活在無盡的屈辱之中。劉平決定:我必須要立即行動,拯救自己的人生,讓自己活得象個人樣,以後的史官寫到我的時候,也不至於太過於丟人。
於是劉平吩咐自己的手下,從外邊找來壹個人,問道:“我聽說,妳是這個行業內最優秀的?”
對方:“馬馬虎虎吧。”
劉平:“那我以前怎麽沒聽說過妳呢?”
對方:“妳聽說的人,都已經死了。”
劉平:“……嗯,有道理,很有道理。象妳們這些幹殺手的,講究的就是事了拂身去,不留功與名。壹旦把自己弄成名流,那就意味著徹底的失敗。”
對方:“或許吧。”
劉平:“聽說過劉備嗎?”
對方:“沒有。”
劉平:“就是剛剛升任平原相的那個。”
對方沈默。劉平滿意的點了點頭,把壹包金子推過去:“妳或許知道,我劉平是何許英雄人物,而今卻被劉備這種下三濫騎在脖頸之上。等日後史官寫史書的時候,提到我劉平的悲摧職業生涯,就難免會提到劉備,讓劉備沾我的光也混進史書裏,這事我越想越是窩囊啊。”
對方:“嗯。”
劉平:“嗯是什麽意思?”
對方:“就是嗯的意思。”
劉平:“嗯,這就是我請妳來的理由,我決不能容忍劉備搭我的順風車,混進史書裏。這是給妳的酬金,請妳替我殺了那個大耳朵的類人猿……對了,妳肯定不會拿著金子跑路吧?肯定不會吧?”
對方:“妳可以羞辱我,但請不要羞辱我的職業。”
劉平如釋重負:“那就好,我相信妳的專業能力與職業操守,希望能夠在天明時趕到相府,替劉備吊喪,拜托了。”
刺客帶著金子,揣著刀子,來到了劉備的住處,並輕而易舉的,摸到了劉備的枕頭邊上。
史料記載表明,當刺客悄無聲息的潛入之時,屋子裏只有劉備壹個人,正在床上酣睡。而關羽和張飛,此時各自在他們自己的房間裏。關羽應該是在查字典讀《左傳》,張飛則是正充滿激情的畫美女。因為在關羽和張飛的個人簡歷中,都沒有提及此事,這表明他們對此壹無所知。
摸到劉備的枕頭邊,刺客拍了拍劉備的肩膀:“餵,醒醒,媽的睡個覺都睡這麽死,割走妳的腦殼妳都不知道!”
劉備迷迷糊糊的醒了:“誰呀,半夜三更嚇人倒怪的,還讓不讓人家睡了……”
刺客道:“睡妳個大頭鬼,就知道睡睡睡,刺客來了妳都不知道……”
劉備就象是被開水澆到的狗,嗖的壹聲彈跳起來:“刺客……刺客在哪裏?在哪裏?”
刺客道:“嚷妳娘個頭啊嚷,豈不聞金鳳未動蟬先覺,暗算無常死不知。妳好歹也是個平原相,睡覺的時候連個防備都沒有,我剛才真要是割下妳的腦袋,妳說妳冤不冤啊。”
劉備:“不冤才怪……不過,妳為何要割我的腦袋?”
刺客:“我認都不認得妳,閑著沒事割妳的腦袋幹什麽?這不是誰,那個誰,那個劉平,原本人家是苦心思謀這個平原相位的,誰料到妳斜刺裏插進來壹杠子,把這個平原相給搶走了。劉平咽不下這口氣啊,就花錢請我來殺妳……妳說是誰把這個愚蠢的想法,灌進劉平那個豬腦殼裏的呢?大家在外邊混飯吃,不容易啊,假裝是殺手刺客,不過是唬住別人,騙口吃的,他劉平還給當了真。他也不說想想,世上哪有這麽缺心眼的人,會為了幾個錢殺人呢?妳殺了人那是多大的麻煩,被官府逮到,拖到法場砍了頭,有多少錢也花不到了。”
劉備:“……壯士此言甚是有理,有理。”
刺客:“有妳個大頭理,我走了,妳以後小心留意著點。我不殺妳,可劉平萬壹再找個缺心眼的來,真割走妳的腦殼,妳後悔藥都來不及吃。”
劉備:“……壯士慢走,不送……”
刺客壹走,劉備抱著被子,光腳沖進了關羽的房間:“……往裏邊點,咱倆擠壹擠……小關妳別怕成這個樣子,我上妳的床,沒別的想法,就是想和妳聊聊人生理想什麽的……”
被這個刺客壹鬧,此後劉備為了安全,從此夜夜與關羽張飛擠睡在壹張床上,留下來佳話千古,蕩氣回腸。
【10.劉備是如何積累無形資產的】
到了劉備出任平原相的時候,他已經是奔四的年齡了。
這個年齡,熬到了縣團級,這就算到頭了。任何年代,上級領導都不樂意提撥上歲數的老家夥,老家夥暮氣沈沈,不思進取,此猶罷了,而且老家夥壹個個都已經熬成了精,稍不留神就會讓老家夥算計了自己。還是幹部年輕化好,年輕的下屬莽撞,聽話,好擺弄,惹出麻煩來踢開也容易。從這條規律上來說,劉備劉玄德的仕途,已經不復再有上升空間,至少,他老人家就很滿意這個結果。
每天壹大早,劉備把被窩壹踹,大喊道:“關羽把妳的爛書本放下,張飛不許再畫美女,今天城東有小股土匪出沒,妳們倆與我去殺賊去也!”
與小說《三國演義》中的形象完全相反,劉關張三個人中,最能打的竟然是劉備,關羽上馬都揣著書本,張飛則是舍不得放下畫筆,這倆活寶之所以被描述成演義中的怪樣子,目的是為了滿足公眾弱智的心理。既然公眾渴望著有威力強大的人願意屈從自己,讓自己省心省力做皇帝,羅貫中也就在演義中讓公眾盡情的意淫。
但實際上,關羽和張飛首先是個有著正確價值觀的人,他們跟對了老板,並無怨無悔的追隨老板提高自己,最終成為了歷史上最拉風的名流。在平原縣的時候,他們兩個每天就是這樣跟隨著劉備後面,追殺流竄而來的小股子土匪,把個平原縣治理的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百姓皆稱劉備之德。
這壹天,劉備正在黑板前講戰術課:“夫戰,勇氣也,啥玩意兒叫勇氣呢?勇氣就是象我這樣,見了賊人就瘋了壹樣拼命,就好象多活壹分鐘都受了多大的委屈似的,妳連命都不要了,妳想對方能不害怕嗎?再說這個不要命,不要命也是講究技巧的,如果妳發現妳不要命根本鎮不住對方,對方比妳更不要命,那妳趕緊,掉頭撒丫子狂逃,這個見機逃命,也是勇氣,而且是最大的勇氣……”
正說著,門外有人稟報:“報告老板,城外有個人,自稱太史慈,說是來求救的。”
“太史慈?求救?”劉備差點沒破口大罵起來:“有沒有搞錯,老子這個平原縣,連吃奶的娃娃都算上,也沒幾頭蒜。這個太史慈是誰呀,竟然心眼缺到來老子這裏搬救兵?”
來人道:“他說是北海國相孔融派他來的。”
劉備:“誰?誰派他來的?”
來人:“北海國相孔融。”
劉備:“孔融?是不是那個四歲時讓梨的孔融?”
來人:“然也。”
劉備呆住了:“真的假的?難道孔北海知道我劉備的名字嗎?人家可是天下皆知的大名士啊。”
來人道:“孔融是名氣大,不過妳劉使君也不是無名之輩,許多人都知道妳的。”
劉備慢慢的坐了下來,神色平靜,心裏卻是激潮翻湧。
什麽叫人生的奮鬥?這個就是了。
妳看妳拼命的打拼,拼老命的折騰,可就是不見絲毫效果。妳急,妳瘋狂,妳上竄下跳,可沒效果就是沒效果。正當妳陷入絕望之中,灰心喪氣,不再認為自己的努力能夠對自己的悲摧命運有所改觀時,妳才會發現,實際上妳的努力,始終是在壹點壹滴的積累之中。這個過程漸進而緩慢,許多人已經知道妳了,甚至還有人將妳視為偶像,視為英雄,而妳自己卻對此壹無所知,仍然以為自己不過是壹個悲摧的人,壹個不斷失敗的人,壹個終其壹生也混不出個名堂的人。
人生就是這樣,妳的付出,如果在第壹時間套現,那就是資本。徜如果付出竟無所報,就累積而成為了資源。這種無形資產累積越多,妳的成功就越是容易。所謂的厚積薄發,說的就是無形資產的累積,達到了爆發的臨界點時,為成功者所帶來的那壹瞬間的快感。
孔融孔北海,聖衍公的傳人,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大名士。在劉備心裏,孔融是壹座高不可仰的山,自己根本不可能碰到人家的邊。可現在他才知道,在孔融的心裏,對他劉備同樣的欽服景仰。
因為他是壹個奮鬥者,壹個不甘於平庸的命運,無休無止瞎折騰的主兒。
小關小張,劉備吩咐道:“放下妳們的書本,馬上點起人馬,與我往援孔北海。”